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资产缩水、不敢消费!房地产开始调整,普通人到底要承担多少风险

0
分享至

最近看到一篇讨论北上广深消失的中产阶级的文章,心里很有感触,这些曾经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如今要面对房价跌去30%多的资产缩水,还要背着高额月供。



甚至得靠晚上开网约车补贴家用,这让我忍不住想:房地产探底究竟什么时候才是头,我们常说经济数据、市场规律,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房地产不是冰冷的数字。

而是柴米油盐里的安全感,是辛苦攒下的家底,如果还要等一两年才能企稳,这段时间里,那些被高月供、财富缩水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人,真的能扛过去吗?



民生视角

提到房地产调整,很多人先想到的是销量跌了多少,投资降了多少,但很少有人细想这些数据背后的民生代价,2021年至今,房地产行业从高点往下走了快五年。

这五年里,市场的变化远比数据更戳心,销量从高点跌了60%到70%,开工量也跟着降了这么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手里的房子不值钱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中产阶级,当初高价买的房,现在二手房均价跌了30%多,相当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蓄凭空蒸发,更让人焦虑的是,这种调整还在拖累整个经济的基本盘。

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因为房地产的低迷转成了负值,这意味着就业、产业链都会受到波及,可能有人会说,至少我们没像其他国家那样爆金融危机啊。



这话没错,中国确实管住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没有出现大规模违约,但这并不代表普通人没受影响。

当一个人要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开网约车还月供,当一个家庭因为房价下跌不敢消费、不敢规划未来,这种对信心的侵蚀,比短期的经济数据波动更值得关注。

毕竟,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普通人过得更好,如果房地产调整持续冲击民生,再亮眼的科技热点、再宏大的发展规划,也很难让大多数人有获得感。



国际对比

要判断房地产还要等多久企稳,看看国际上的经验或许能找到答案,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曾经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日本,这些经济体从房地产高点跌到平稳,都有一个相似的规律。

时间上要花6到7年,成交量会从峰值跌50%,房价则会跌40%到50%,换句话说,房地产的深度调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漫长的消化期。



对照这个规律看中国,我们的调整进度条其实已经走了大半,从2021年算起到现在,刚好快五年,成交量和开工量的跌幅已经达到60%到70%,比国际上常见的50%跌幅还要大。

房价方面,二手房均价跌了30%多,虽然还没到40%到50%的国际平均水平,但也在持续向下,按这个节奏算,我们距离平稳大概还缺1到2年的时间。



不过,中国有个很特殊的优势,我们没有让房地产风险蔓延到金融体系,其他国家在房地产下跌时,往往会伴随银行坏账、企业破产的连锁反应。

但中国通过提前管控,把这种风险挡在了门外,可优势背后也有隐忧:正因为没有爆发显性危机,很多人容易忽视房地产对民生和信心的隐性伤害。

就像温水煮青蛙,表面上没什么大事,但普通人的压力在一天天累积,这种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最终还是会影响经济的整体活力。



市场反思

最近资本市场有个很明显的趋势:大家都在追科技牛,甚至有人叫它科幻牛,从人形机器人到人脑接口,从核聚变到量子计算,这些听起来很未来的领域成了焦点。

好像谁不聊科技,就跟不上市场节奏了,但热闹的背后,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好像忘了,科技创新再高大上,也得扎根在柴米油盐的民生基础上。



房地产就是这个基础里的关键一环,对大多数人来说,房子不是用来炒作的工具,而是住有所居的保障,是资产配置里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房地产一直跌,居民手里的财富不断缩水,大家连眼前的生活都没底,又怎么会有心情、有能力去关注长远的科技创新?



更现实的是,房地产产业链很长,从钢筋水泥到家电家具,再到装修服务,涉及上百个行业、几千万人的就业。

如果房地产一直低迷,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影响,而这些行业里的从业者,正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打工人。



所以,不是说科技不重要,而是我们不能一边倒地追捧科技,却把房地产这个民生基本盘抛在脑后,科技创新是星辰大海,但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才是脚下的土地。

没有稳固的土地,再远的星辰大海也很难抵达,如果任凭房地产按国际规律自然调整,还得等1到2年才能企稳,那这段时间里,民生压力和经济拖累会持续存在。

这种情况下,官方能不能主动出手,就成了缩短调整周期、缓解民生压力的关键。



调整路径

其实现在关于房地产的调整建议有很多,梳理下来主要是三条路,但每条路都有需要权衡的地方,不过对普通人来说,最关心的肯定是哪条路能最快缓解我的压力。

所以我们不妨按可行性排个序,看看哪条路最贴近民生需求,先看需求端发力:用财政贴息降房贷利率,这应该是目前最容易推动,也最能直接帮到普通人的办法。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面临不可能三角,要保银行利差、要稳人民币汇率,所以货币调整很难大幅降息,但财政可以主动补这个缺口,比如对商业按揭利率进行贴息,让实际利率降下来。

这样一来,已经买房的人能少还点月供,不用再靠开网约车补贴,想买房的人也能降低成本,市场需求慢慢就活了。



而且,现在公积金利率已经比较低了,再通过财政贴息补商业贷款的差,既能避免金融风险,又能精准帮到有需要的人,算是一举两得。

还有就是库存端探索:收购商品房改保障房,现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的房子很多,有人建议让中央出钱收购这些库存,改造成保障房,尤其是在人口净流入多、农民工多的大中城市。



让大家住得更有尊严,这个想法很好,但实操起来有不少难题:到底在哪些城市收,收哪个开发商的房子,按什么价格收,如果地方负责选项目、中央负责出钱,容易出现代理人风险。

比如地方为了消化本地库存推荐不符合条件的项目,所以这条路不能急,得先搞试点,把规则定清楚,如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收购的房子质量过关、位置合适,才能真正发挥保障作用。



最后是主体端权衡:要不要救房地产企业,国际上有些国家在房地产下跌时,会用公共财政或国有资本收购房企,帮企业渡过难关,但中国目前的思路是救项目不救主体。

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要避免道德风险,如果房企之前靠无序扩张赚了钱,现在遇到困难又靠公共资金兜底,对普通人来说不公平,也容易让企业养成依赖症。



而且,就算救了房企,后续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也是难题,所以这条路短期内很难大范围推进,更可能是先对个别有代表性的房企进行试点,看看怎么在救企业和防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再慢慢推广。

其实不管选哪条路,核心目标都是一样的:尽快让房地产企稳,减少对民生的冲击,如果能优先把财政贴息落地,再配合库存收购的试点,说不定不用等1到2年。

结语

房地产就能慢慢稳住,到那时,普通人不用再为月供焦虑,市场信心也会慢慢恢复,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稳中有进。

毕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住有所居、未来有盼头,这才是最实在的获得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传君拿奖原因疑曝光,获奖感言另有玄机,人设崩塌遭讨伐!

王传君拿奖原因疑曝光,获奖感言另有玄机,人设崩塌遭讨伐!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5 18:58:18
月薪两三万放羊,找不到人,急

月薪两三万放羊,找不到人,急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6 10:34:30
沉默4天后,中方开了金口,若对委内瑞拉开战,美国结局只有一个

沉默4天后,中方开了金口,若对委内瑞拉开战,美国结局只有一个

时时有聊
2025-11-05 12:01:05
不雅视频流出!医院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官方回应

不雅视频流出!医院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官方回应

上观新闻
2025-11-06 13:25:05
不会吃别尬吃!《树影迷宫》廖凡吃馅饼,让假吃演员无地自容

不会吃别尬吃!《树影迷宫》廖凡吃馅饼,让假吃演员无地自容

糊咖娱乐
2025-11-05 11:33:50
当山姆会员抵制阿里高管,他们在抵制什么?

当山姆会员抵制阿里高管,他们在抵制什么?

花儿街参考
2025-11-05 20:02:22
为什么瑞典没几个中国人待得住?在瑞典生活几个月,不疯也抑郁!

为什么瑞典没几个中国人待得住?在瑞典生活几个月,不疯也抑郁!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15:03
297.54分!全红婵排名第3,晋级决赛,陈芋汐组合领先全红婵排第1

297.54分!全红婵排名第3,晋级决赛,陈芋汐组合领先全红婵排第1

体育就你秀
2025-11-06 12:01:20
91分钟绝杀无效!巴萨爆大冷:3次落后3次扳平 亚马尔创欧冠历史

91分钟绝杀无效!巴萨爆大冷:3次落后3次扳平 亚马尔创欧冠历史

侃球熊弟
2025-11-06 04:29:35
杨振宁遗孀翁帆博士受聘清华大学!最新消息来了...

杨振宁遗孀翁帆博士受聘清华大学!最新消息来了...

仕道
2025-11-06 11:53:12
开拓者121-119终结雷霆8连胜,阿夫迪亚26+10+9,亚历山大35+9

开拓者121-119终结雷霆8连胜,阿夫迪亚26+10+9,亚历山大35+9

懂球帝
2025-11-06 13:56:22
被骂了25年“烂片鼻祖”,凭啥现在封神?

被骂了25年“烂片鼻祖”,凭啥现在封神?

陈天宇
2025-11-06 00:59:26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麦大人
2025-11-06 08:32:30
欧冠史诗之夜!3.7万人口小城沸腾:队史首胜 总奖金2460万

欧冠史诗之夜!3.7万人口小城沸腾:队史首胜 总奖金2460万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6 08:30:12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太炸裂!副院长和主任纵欢后续:手术单当床单,身份被扒不简单!

太炸裂!副院长和主任纵欢后续:手术单当床单,身份被扒不简单!

千言娱乐记
2025-11-06 10:48:47
浙江女子全款买下1800万二手精装房,现在因为这个,搬家计划要泡汤?

浙江女子全款买下1800万二手精装房,现在因为这个,搬家计划要泡汤?

极目新闻
2025-11-06 11:37:33
女朋友是体育生是什么体验?网友:第二天下不来床

女朋友是体育生是什么体验?网友:第二天下不来床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6 00:20:05
清朝“大辫子”到底多脏?满头油光,虱子满头,十步之内不能站人

清朝“大辫子”到底多脏?满头油光,虱子满头,十步之内不能站人

小豫讲故事
2025-11-05 06:00:03
3次精准预言俄乌走向,这位历史老师的眼光有多毒?

3次精准预言俄乌走向,这位历史老师的眼光有多毒?

麦大人
2025-11-05 15:45:51
2025-11-06 14:08:49
说历史的老牢 incentive-icons
说历史的老牢
历史看老牢
1566文章数 3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中旅·三亚蓝湾,以一座城市会客厅回应世界的滨海想象

头条要闻

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访乌 随身保镖被乌军征兵处抓走服役

头条要闻

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访乌 随身保镖被乌军征兵处抓走服役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手机
旅游
公开课

数码要闻

NuPhy 推出 Node 75 三模机械键盘:触控条 + 点阵灯,高矮轴可选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手机要闻

华为 Mate 70 Air 中框采用高分子与金属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工艺

旅游要闻

安徽黄山:峰林尽染秋意浓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