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学府,弦歌不辍。大学校园里,一座座博物馆珍藏文明记忆,一间间校史馆铭刻奋斗足迹,一幢幢图书馆承载智慧结晶,一栋栋老建筑见证时代变迁。大国重器“集结”展场,“三航”薪火照耀新程。今天,微言教育“校馆弦歌·弘扬科学精神”系列,带你走进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感受大国重器里的航空、航天、航海力量——
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的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室外展场,停放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的物理样机。除此之外,还能看到轰-6、歼轰-7等国之重器。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以实物为主,展示航空、航天、航海科技演进史,主要服务于国防科普教育、满足学校学科教学实验、实践,让青年学子沉浸式体验“三航”科技,传承弘扬国防军工文化。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张正墨向记者介绍道,“运-20作为我国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它的总设计师正是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运-20的列装和研制显著地提升了我国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使得我军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军力和物资的能力。”

张正墨表示,室外停机坪还展示了多型教练机、轰炸机以及歼击机。比如米格-15、歼-6、歼-7、歼-8型歼击机等,它们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从试制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的跨越。停机坪除了展示多型军机之外,也展示了像“东风二号”弹道导弹这样硬核的国之重器。学生可以在这一外场停机坪当中实地观察这些展品,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约4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目前共展出12件航空装备,这些钢铁之躯见证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壮丽史诗。目前,西北工业大学还在规划打造13000平方米的室内展陈,以满足学校航空、航天、航海学科教学实验、实践及国防科普教育需求,支持“总师型”人才培养,普及“三航”科技知识。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博物馆(筹)业务主管蒋凤瑞表示,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是集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重要的场所,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专业体系的建设和实物展陈,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的能力,成为助力学校“总师型”文化培养的一个实物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通过重要展品背后故事和人物的呈现,让它们成为鲜活的思政教育课堂。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个展品背后都凝聚了西工大人的贡献。
“我们还希望在科普教育方面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让青少年通过一些项目制和沉浸式的研学活动,去完整地体会科技产品的研发过程。”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陈昌奇 吴鸿波 熊国栋)
![]()
校馆弦歌
·传承红色基因
· 汲取文化力量
· 弘扬科学精神
更多教育信息
关注微言教育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