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时期,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五年。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浪潮中,铁建重工以自主创新为帆,以重大工程为航,铸就了一批跻身世界前列的大国重器,用盾构机的钢铁臂膀打通地下脉络,用尖端装备的硬核实力书写 “穿江贯海筑通途” 的时代答卷,成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
自主创新是大国重器的核心密码,更是铁建重工 “十四五” 期间的发展主旋律。五年来,企业以系统性、颠覆性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国产装备从 “跟跑”“并跑” 向 “部分领跑” 的历史性跨越。2020 年,国产首台 16 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 “京华号” 在铁建重工下线,刀盘上鲜明的京剧脸谱设计彰显文化自信,更搭载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应用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创下最大月进尺 542 米的施工纪录,助力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顺利贯通。2024 年,开挖直径达 16.64 米的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 “江海号” 成功下线,奔赴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 海太长江隧道,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迈上新台阶。从全球最大直径土压平衡 - 双护盾组合式 TBM “强基号”,到世界最长高铁海底隧道盾构机 “定海号”“甬舟号”,铁建重工用一系列 “世界之最” 诠释了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
重大工程是检验装备性能的试金石,更是铁建重工践行 “国之所需” 的主战场。“十四五” 期间,从内陆腹地到深海之滨,从高原戈壁到繁华都市,铁建重工的装备身影遍布国家重点工程。在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 “深江 1 号” 成功抵达海底 106 米处,攻克高水压、高埋深的施工难题,创下中国高铁盾构隧道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国产最大直径敞开式 TBM “江汉新石器号” 肩负重任,将穿越最大断面、最长软岩变形地段,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装备支撑;在吉林引松供水工程,国产首台大直径敞开式 TBM 提前 14 个月完成隧洞贯通,开创同类断面施工速度之最。这些装备不仅保障了工程高效推进,更以 98% 以上的设备完好率展现了国产装备的可靠品质,让 “中国装备” 成为重大工程建设的信赖之选。
![]()
绿色转型与技术迭代并行,铁建重工在 “十四五” 期间持续拓展装备应用边界。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的成功下线,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作业,每年可减排约 30 吨二氧化碳,为高原工程建设注入绿色动能;国产首套超高巷道快速掘锚成套装备集成探、掘、支、运全工序一体化功能,以自主导航、远程集控等技术提升施工效率,推动地下工程智能化升级。五年来,企业专利授权量持续攀升,仅今年以来就新获专利授权 563 项,较去年同期增长 17.78%,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大国重器既 “硬核” 又 “智能”,既 “高效” 又 “绿色”。
从依赖进口到批量出口,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引领,“十四五” 期间的铁建重工,用一台台大国重器勾勒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轨迹。这些穿越山河湖海的钢铁巨擎,不仅打通了地域阻隔,更搭建起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桥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铁建重工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品质为根基,让更多大国重器驰骋海内外,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更多 “筑通途、惠民生” 的发展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