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岭,郅克谦
智齿,学名“第三磨牙”,是口腔最深处、最后萌出的牙齿,通常在16至25岁之间长出,正值心智趋于成熟的“智慧”时期,故得此名。然而,这“智慧之齿”的到来,却常常伴随着发炎、肿痛,甚至危及邻牙健康,成为许多年轻人成年礼上的一道“坎”。那么,智齿为何如此容易“惹是生非”?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智齿是否健康呢?
一、为什么智齿会成为麻烦的根源?
智齿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一场“进化”与“需求”的错配。
1.进化遗留的“bug”
颌骨退化,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饮食从粗糙的生食变为精细的熟食,咀嚼需求大大降低。这导致现代人的颌骨(俗称“牙床”)相比祖先变得更小、更窄。
牙齿数量未变,尽管颌骨变小了,但我们的牙齿数量(32颗,包括4颗智齿)却基本没有减少。
空间不足,狭小的颌骨无法为最后萌出的智齿提供足够的空间,就像一辆7座的汽车,硬要挤进8个人,必然导致拥挤和混乱。这是所有智齿问题的根本原因。
2.智齿的“罪状”
由于空间不足,智齿在萌出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异常状态,引发一系列问题。
阻生智齿,这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智齿因空间不足、位置不当或其他阻碍(如牙龈或邻牙阻挡),只能部分长出或完全埋在颌骨里。根据常见的生长姿态,可分为:
近中阻生,牙冠向前倾斜,顶着第二磨牙,是最常见的阻生类型。
垂直阻生,方向正确,但因空间不足无法完全萌出。
水平阻生,完全“躺倒”,横着顶住邻牙牙根。
远中阻生,牙冠向后倾斜。
智齿冠周炎,对于部分萌出的智齿,牙齿与牙龈之间会形成一个狭窄而深的“盲袋”。这里极易藏匿食物残渣和细菌,且难以清洁。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如熬夜、感冒时),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急性炎症。表现为:
牙龈红肿、疼痛剧烈,甚至放射到面部和耳朵。
张口困难,影响进食和说话。
严重时会出现面部肿胀、发烧、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邻牙损害,倾斜或水平的智齿,其牙冠会紧紧顶在前面的第二磨牙上。这不仅容易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面蛀牙(邻面龋),还可能引起牙根吸收,最终两颗牙都保不住。
牙列不齐,萌出的力量可能不足以让智齿自己长出来,但足以对前面的牙齿产生持续的挤压,可能导致整个牙弓变形,挤乱前牙,影响正畸效果。
囊肿或肿瘤风险,极少数情况下,长期埋藏在骨内的阻生智齿,其周围的牙囊组织可能发生病变,形成含牙囊肿。囊肿会缓慢地破坏颌骨,甚至可能发展为肿瘤。虽然概率低,但后果严重。
二、如何判断你的智齿是否需要处理?
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如果它能完全萌出、位置端正、有对颌牙咬合、且能被清洁干净,那么它可以像正常牙齿一样被保留。具体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检查。
1.自我观察与感受(警示信号)
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很可能意味着智齿存在问题,应尽快就医:
口腔后部反复红肿、疼痛。
张口度减小,张嘴时感觉关节紧张或疼痛。
牙龈出血,或有异味、脓液从智齿周围溢出。
感觉后面的牙齿在挤压前面的牙齿,或有牙齿松动感。
面部出现不对称的肿胀。
2.专业的医学诊断(金标准)
医生的诊断远比自我判断更为精确和全面,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临床检查
视诊,医生会观察智齿的萌出情况、位置、方向,以及周围牙龈是否有红肿、溃烂
探诊,用探针检查“盲袋”的深度,探查是否有食物嵌塞、脓液,并检查邻牙远中面是否有蛀牙
叩诊和动度检查,检查智齿及邻牙是否有叩痛或松动,判断牙周健康情况。
影像学检查——口腔全景片(曲面断层片)及锥形束CT(CBCT)
这是诊断智齿必不可少的一步。一张X光片可以清晰地显示:
智齿的精确位置和生长方向,是直立、倾斜还是水平?
阻生深度,埋在骨头里多深?
与邻牙的关系,是否顶到了第二磨牙的牙根?
与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如下牙智齿的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上牙智齿与上颌窦的关系。这是评估拔牙风险的关键。
是否存在囊肿或病变,观察智齿周围骨骼是否有异常阴影。
锥形束CT,它能提供三维立体的影像,让医生在术前就能“透视”骨骼内部的复杂结构,极大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关于智齿的一点建议:
智齿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美丽的“意外”,但对我们个体而言,它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健康隐患。即使你的智齿毫无症状,也应在成年初期(18-25岁)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并拍摄全景片,让专业牙医为你评估智齿的状况。防患于未然,远胜于疼痛时的亡羊补牢。
作者简介
高岭,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头颈肿瘤及牙颌面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主要从事口腔颌面肿瘤、创伤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诊疗,各类复杂牙的拔除及牙列缺损的种植修复治疗。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市级科研奖励6项。
郅克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青大附院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口腔颌面修复重建科主任,原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青岛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岛市拔尖人才;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擅长口腔颌面肿瘤的规范治疗,口腔颌面部先后天牙颌面缺损及畸形的修复重建(地包天,颌骨缺损),口腔颌面创伤诊治,各类牙列缺损的复杂种植修复,腮腺肿瘤美容微创精细手术。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市级科研奖励7项。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