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青岛辖区65家境内上市企业2025年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一组组三季报数据,勾勒出青岛经济的“发展曲线”。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岛城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辖区65家境内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23.31亿元,同比增长6%;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4.11亿元,同比增长7.62%。截至11月3日,65家上市企业的总市值达8831.03亿元。
8家青企营收同比增超20%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65家上市青企营业收入合计5023.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
家用电器是青岛发展良好的先导产业。海尔智家、海信视像占据营业收入排行榜前两名,是仅有的两家营业收入破400亿元的企业。
数据显示,2025前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2340.54亿元,同比增长9.98%。从单季度表现来看,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775.6亿元,同比增长9.51%。分业务板块来看,其冰箱、洗衣机、水联网等优势产业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增长平稳;空调、厨电等潜力产业增幅优于行业,如家用空调产业第三季度收入增长超30%。
海信视像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8.30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其第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66亿元,同比增长6.71%,展现出良好的增长韧性。
此外,青岛啤酒、赛轮轮胎、国恩股份、青岛港和青岛银行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突破100亿元,分别为293.67亿元、275.87亿元、154.97亿元、142.38亿元和110.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16.76%、9.44%、1.86%和5.03%。
从增速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ST荣控的营业收入增速达到377.55%。此外,青达环保、威奥股份、海泰新光、盘古智能、天能重工、中鲁B和海泰科在内的7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分别为91.13%、57.87%、40.47%、37.6%、37.54%、27.74%和21.34%。青达环保表示,营业收入变化主要系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全负荷脱硝系统、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收入有所增长,另外新增光伏项目收入,带动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
其中,中化装备表示,营业收入变化的原因为在2024年度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装备卢森堡由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变更为参股公司,公司塑料机械业务的经营主体——装备卢森堡旗下的KM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起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影响。
近日,青岛上市企业军团再添新成员,促进青岛资本市场进一步壮大。10月28日,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凯英”)的上市钟声准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内敲响,标志着泰凯英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青岛第85家上市公司、第65家境内上市公司。泰凯英此次共发行新股4425万股,单股发行价为7.50元/股。2025年前三季度,泰凯英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14.39%;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0.13%。
8家青企归母净利破10亿元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65家上市青企合赚454.11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62%。52家企业实现正收益,占总体数量的八成。其中,8家青企的归母净利润突破10亿元,25家青企的归母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
分企业来看,海尔智家实现归母净利润173.73亿元,同比增幅达14.68%,创下历史新高。至此,海尔智家成为上市青企中的“双料”冠军,稳坐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青岛啤酒、青岛港、青岛银行、青农商行、赛轮轮胎、海信视像和森麒麟在内的7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规模也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52.74亿元、41.8亿元、39.92亿元、33.18亿元、28.72亿元、16.29亿元和10.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52家企业实现正收益的同时,海信视像、青岛啤酒、国恩股份等在内的22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跑赢”归母净利润增速,盈利水平持续优化。
分行业来看,银行领域企业持续发力。前三季度,得益于积极应对资产收益率下行等经营挑战,扩规模、调结构、降成本,青岛银行营业收入增长快于营业支出,带动利润较快增长,实现良好经营业绩。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4%。此外,青农商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7%。
鼎信通讯等5青企亏损扩大
也有部分上市青企面临经营压力。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中化装备、鼎信通讯、德才股份等在内的27家企业营业收入出现同比下降。其中,ST新华锦、冠中生态、中创物流、高测股份、德才股份、鼎信通讯和中化装备的营业收入均同比下降超20%,降幅分别为21.53%、25.23%、27.84%、29.17%、34.02%、52.71%和86.09%。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东软载波、三柏硕、高测股份、丰光精密和澳柯玛在内的5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分别净亏损0.11亿元、0.05亿元、0.82亿元、0.09亿元和0.09亿元。
鼎信通讯、科捷智能、国新健康、冠中生态等5家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
此外,鼎信通讯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三季报显示,该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66亿元,同比下降52.71%;归母净利润为-3.36亿元。鼎信通讯称,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受外部环境不利影响。此前,鼎信通讯因产品检测违规等,受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双网禁令”,自2024年2月23日至2026年2月22日期间,所有品类在国家电网系统招投标采购中被列入黑名单;自2024年7月29日至2025年10月28日被南方电网采取市场禁入措施。9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对鼎信通讯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决定显示,经查明,鼎信通讯2025年9月18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称:“平头哥(上海)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有全面技术授权协议”。相关回复发布后,9月19日鼎信通讯股价开盘涨停。经监管督促,9月19日,鼎信通讯9月19日午间提交澄清说明公告称,“9月18日,公司在相关平台回复中就投资者关于‘平头哥(上海)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有全面技术授权协议’的表述不准确。”
海尔智家市值超2000亿元
当前,青岛辖区上市公司市值分布呈现出层次性特征。
截至2025年11月3日,65家上市青企的总市值合计8831.03亿元。其中,17家企业的市值超过100亿元。
具体来看,海尔智家以2323.51亿元的市值稳居第一,这也是青岛唯一一家市值破千亿元的企业。青岛啤酒、青岛港、赛轮轮胎、海信视像分别凭借777.33亿元、538.99亿元、510.31亿元、322.59亿元的市值表现,位列第二名至第五名。
部分企业市值相较于排名前列的企业有不小差距。65家上市青企中,中鲁B、*ST荣控、泰德股份、建邦科技、三祥科技的市值处于倒数后五位,分别为6.14亿元、14.74亿元、17.61亿元、22.39亿元、22.61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作为企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呈现整体向好趋势。
从规模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青岛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74.91亿元、130.55亿元;青岛啤酒、青农商行、青岛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8.16亿元、50.12亿元、42.72亿元,包揽第三名至第五名。
中鲁B、豪江智能、天能重工、青农商行、泰德股份、青岛食品在内的6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增幅分别为445.2%、188.39%、159.56%、156.09%、152.86%和105.39%,体现出出色的现金流管控水平和业务款项回收效率。
38家研发投入超过去年同期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10月31日,青岛辖区65家境内上市企业中,共有61家公布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投入,合计165.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9%。其中,38家研发费用投入超过去年同期。上市青企的“创新图谱”愈发清晰,“创新底色”愈加彰显。
2025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海信视像、赛轮轮胎的研发费用投入均超8亿元,分别为92.22亿元、17.69亿元、8.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3%、3.39%、10.85%。其中,海尔智家通过用户参与共创,依托全球研发与精益智造体系构建了高效的畅销产品孵化平台,提升型号效率与爆款竞争力。
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鼎信通讯、东软载波、海尔生物、海泰新光、科捷智能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分别为26.39%、15.12%、13.78%、11.52%、10.61%。海尔生物表示,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场景升级和全球化发展,业绩于第二季度触底后,在第三季度实现反弹。其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环比增长11.68%;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超70%,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三位数提升。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王天书)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