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你有被主流环保行为误导吗?

0
分享至


中午吃什么

作者:[美] 泰勒·考恩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民说

一个环保布袋,至少要用171次

很多的政策或选择,能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常会倾向于选择这些政策,即使它们未必有效。

人类本能上需要与睿智、慷慨、仁慈、正直的人结盟。有爱心的人希望挺身而出,对抗残暴、无情、贪婪的人。当我们与有良知的人站在同一阵线,或与看似道德的特质联结时,我们感觉更好,但那未必是实现我们想要的实际目标的有效手段。

如果我们抛开陈腔滥调,看看正式的实验研究,会发现一些惊人(但也许不意外)的结果。例如,如果能够选择的话,很多人宁可实际浪费也不愿做某件感觉浪费的事情。在实验情境中,人们不喜欢那种“原来我买得比别人贵”的感觉,所以他们会投入某种浪费的行为,例如毫无效率的货比三家,以避免当冤大头。这种不惜代价避免“后悔”或“做得不够”的感觉,是我们的普遍倾向——也是我们天生拥有合理化能力的证据。


多伦多大学教授尼娜·马萨尔(Nina Mazar)与钟晨波关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发现,消费“绿色产品”并不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相反,这反而可能鼓励一个人更不道德。在一系列实验中,那些获准在“绿色商店”买东西的实验组,在后续游戏中有更高的作弊率和说谎率。也就是说,他们一旦以某种绿色行为求得良心平安,反而会在其他环境中变得更贪婪和自私。

当然,在实验室发现这个结果,不能证明在真实世界一定如此,不过我们都熟悉这样的心理机制:一旦我们做了某件好事,我们常放宽自己的标准,允许自己做点不大好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项研究当作一种提醒:其实我们对于做好事、做好事的动机及最终结果,所知有限。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沉浸在罪恶感和自我怀疑中,以减轻自己的良心责备,然后继续做对环境非常不友善的行为。罪恶感能让大家更好受。安妮娜·吕斯特(Annina Rüst)是瑞士发明家和数字艺术家,目前在纽约州雪城大学教书,她对这种人性的缺点有敏锐的观察。2008年,她发明了一种仪器,包含一个半透明的腿环,可以监测佩戴者的耗电量。如果腿环监测到使用者消耗太多电,一个无线设备会将六根不锈钢刺轻轻戳进使用者腿部。吕斯特称之为“环保罪恶感治疗法”,并在她的网站提出以下口号:“以刺针践行环保信仰!”这个发明想要警示我们的是:与其用自虐式行为赎罪,不如切实做出改善环境的行为。



安妮娜·吕斯特发明的 Thighmaster 仪器

很多人不喜欢买塑料品,不愿跟塑料沾上关系。塑料是人造的,而且通常不是“本土”的。制造塑料需要用到石油,是过度消费主义和现代生活违反自然的象征。我们甚至把“塑料”当形容词来用,批评某人的外表或性格不真实、不自然。

但塑料通常比纸或瓦楞纸环保。制造纸和瓦楞纸需要消耗很多能源,且堆肥过程中会释放气体;玻璃,你用的杯子、瓶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也会消耗很多能源。而塑料只是一直默默在那里,既不会腐烂,也不易分解,提醒着我们现代商业社会有多么过度浪费。这种话不中听,但整体而言,相较于其他相关选择,环保人士应该更乐于使用塑料才对。他们错在太担心与塑料的概念沾上边,太担心自己成了什么塑料俱乐部的一员。

据估计,制造一个纸袋所需要的能源,是制造一个塑料袋的四倍,而回收再利用一磅塑料所需的能源,比回收再利用一磅纸少了98%。我不希望你太计较这些数字,但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真的远低于纸。塑料袋通常比纸袋耐用,但如果你实在不能忍受塑料,改进之道是学德国人,带你自己的布制环保袋去购物,不要改用纸袋。但你最好持之以恒,我看过一篇研究,环保布袋必须重复使用171次,才能跟塑料袋的环境危害“打成平手”。

这个不愿与塑料为伍的想法,还误导了我们什么?


你真的清楚自己的碳足迹?

我想起《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曾经有一篇关于泰勒·布鲁尔(Tyler Brûlé)的专访。布鲁尔是穿着考究、品味一流的型男,搭飞机全世界遍地走一族,旅游和高档消费品的专家,是豪华国际杂志《单片眼镜》(Monocle)的总编辑,也是《金融时报》的固定专栏作家。这是他对环保的看法:

记者:你会对自己的碳足迹感到羞愧吗?

布鲁尔:总的来说,我不认为我的碳足迹特别大。我确实搭很多飞机,但我没有汽车,我在伦敦步行去大部分地方,而且只要可能(在欧洲和日本),我选择坐火车而非搭飞机。

我相信对很多读者——特别是那些熟悉布鲁尔公共形象的人——来说,这个答案实在没什么说服力。这位有名的有钱人,怎么可能没有大碳足迹?

布鲁尔也许对,也许不对(顺便一提,我应该从实招来,我曾替《单片眼镜》写过一篇文章,赚了一点稿费)。但这里要探讨的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是:我们不能简单信任自己的直觉。一般的个人消费者,很难知道自己的哪种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最大的负面影响,很难“看到”自己所造成的真正环境成本。还记得香蕉、船和抵制的无济于事吗?就算一个人对自己所有活动的相关环境事实有全盘的认知,那样的知识也会随着时间及不同选择的成本效益变化而过时。大多数人,即使是知识渊博之士,都不清楚开一下午的奔驰车、买一扎空运的芦笋、吃一块牛排代替一片鸡胸肉,到底对气候变化影响了多少。

你可能认为,在产品上标示碳足迹是解决之道。这么做没什么不好,但不是令人满意的解法。消费者会忽视这类标签,供应者会尽可能粉饰太平。更根本的问题是,在评估互相竞争的资源用途上,标签不像价格体系那样,能传达涵盖整个经济体的信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生长在都市附近的作物,由于运输成本低,可能获得有利的标签。但假如农牧地都在都市近郊,就会把通勤者赶到更远的地方,对环境反而不好。


消费行为的吊诡之处在于:我们对产品的质量知之甚详,却对生产者的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茫然无知。除了看价格,消费者其实不清楚自身购买决策的非环境成本,遑论环境成本。这是为什么他们向企业买东西——企业能想出最省钱的方法,去生产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透过竞争性市场,企业出示价格,然后消费者根据价格去判断东西太贵或不贵。我从来不会伤脑筋去想,到底裁缝替我做一套西装要怎么做成本才最低,我只需要去比较西装的价格及它的最终质量,并据此做决定。纽扣成本、运输费用为这套西装增加了多少成本,我完全不在乎。

谈到制衣业,最有效的模型是让企业去操心如何用尽可能最便宜的方法做衣服——我们只需要看最后的价格。这是分工的一种方式,企业也依赖价格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信息,他们不追溯也不试图解决所有前期生产阶段的计算问题。一般来说,裁缝师不知道最好或最便宜的织布方法,但他会比较布料的质量与价格,然后据此做决定,就像消费者会根据西装价格做抉择一样。妙的是,当人人这样做时,市场倾向于将每个人所需承担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

这些都是经济常识,代表的是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做法。价格之所以重要,主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无法看到价格背后很远的地方,去估算真正的生产成本或想出最便宜的生产要素组合。我们仅凭价格,来节约资源的使用和成本。


《中午吃什么》随书附赠的纯手绘别册

回到环境议题。应对气候变化有两个方法,第一个,老实说,是让每个人都去记住“香蕉船碳足迹计算法”,并动态更新数据,这无异于以豌豆枪对抗坦克。第二个方法,是依赖价格系统(确切而言是通过修正价格),使之反映与环境损益有关的更多信息。这是依循经济途径处理气候变化的明智之举。相较第一个方法,第二个方法好比反坦克的火箭筒;唯有第二个方法才有机会成功。它透过价格体系运作,那是带给我们现代文明,也带给我们充裕食物的奇迹。

谈到评估环境破坏,现行价格体系多少有点失灵。以梅赛德斯为例,其社会和环境成本,但并未反映在它的竞争性市场价格上,尤其是尾气污染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市场经济仅节省了奔驰汽车公司的私人成本,但并未节省其制造过程产生的更广大的社会成本,包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依赖价格意味着对化石燃料征税,也意味着提高肉类税,因为我们吃的动物会排放甲烷(例如牛屁),加重气候问题。

这种税使消费者更容易遵守“绿色生活”。如果一种食品的生产和运输使用更多化石燃料,税会自动提高该食品的价格。消费者会因此少买,不论他们是否擅长计算什么东西最能帮助环境。这就是价格的威力——比给予重视环保的消费者一堆指示效果好。此外,这种税也能减轻消费者的动机负担。一旦税制建立了,消费者不必太关心环境,或完全不用操心。商品被征税后的更高价格会诱导消费者少买一点,表现得犹如他们关心环境一般,不论他们是否关心。


中午吃什么

作者:[美] 泰勒·考恩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民说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泰勒·考恩是一位酷爱下厨、深谙美食搜寻之道的吃货经济学家。他带着对美食的天然意趣,探索并记录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到路边摊、流动餐车的平价餐食,大到米其林餐厅里的顶级料理……他渴望打破我们的“饮食势利眼”:好食物并非特别昂贵的;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物美价廉的饮食。他想用经济学原理为每个人安装美食搜寻雷达:找美食要走小道,别选大路;好餐厅里的人通常看起来比较严肃……他呼吁我们成为创新的饮食消费者,亲自示范如何在超市、餐厅、家里改革我们与食物的关系。

懂一点枯燥严谨的经济学,能让我们在每一餐的平凡烟火中,注入选择的自觉与创新的微光,成为更富觉知与创造力的“饮食生活家”。

作者简介:

泰勒·考恩(Tyler Cowen),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曾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过去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主笔的“边际革命”博客长期位居全球经济类博客前三,并在《纽约时报》担任专栏主笔。其研究方向横跨文化经济学、科技创新与增长困境等多领域,代表作有《大停滞》等。

- End -


成为更好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的妈呀”!13岁于子迪打破尘封13年亚洲纪录 称霸全运200米混

“我的妈呀”!13岁于子迪打破尘封13年亚洲纪录 称霸全运200米混

风过乡
2025-11-11 21:10:19
369元!小米“价格屠夫”又出手,这次到底值不值?

369元!小米“价格屠夫”又出手,这次到底值不值?

雷科技
2025-11-10 14:42:47
再降价2576万,从2.6亿跌到1亿,拍卖11次没人要,这栋楼让人唏嘘

再降价2576万,从2.6亿跌到1亿,拍卖11次没人要,这栋楼让人唏嘘

小李睡不醒了
2025-11-03 07:41:15
央媒官宣,康辉盼了20年的接班人终于出现,全网恭喜:太优秀了!

央媒官宣,康辉盼了20年的接班人终于出现,全网恭喜:太优秀了!

说历史的老牢
2025-11-11 09:42:09
贾乃亮女助播神似李小璐,和她站在C位带货,两人时不时亲密互动

贾乃亮女助播神似李小璐,和她站在C位带货,两人时不时亲密互动

诗意世界
2025-11-10 19:49:34
中国兵不血刃,连打两场“翻身仗”,这是美国至暗时刻

中国兵不血刃,连打两场“翻身仗”,这是美国至暗时刻

罗列思维
2025-11-10 18:13:50
小姑子借钱,我要求打欠条,半年后小姑子还钱:以后别来往了

小姑子借钱,我要求打欠条,半年后小姑子还钱:以后别来往了

广西秦胖胖
2025-11-10 22:21:00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渔樵文史
2025-11-08 21:50:03
全红婵老家别墅封顶!没花比赛奖金没接受赞助,哥哥自掏腰包40万

全红婵老家别墅封顶!没花比赛奖金没接受赞助,哥哥自掏腰包40万

念洲
2025-11-11 09:17:43
美多架专机,直接降落中国,民主党抢特朗普前访华,这安排有讲究

美多架专机,直接降落中国,民主党抢特朗普前访华,这安排有讲究

知鉴明史
2025-11-10 20:25:48
全红婵搞怪也分人!戴王宗源金牌逗男队亚军,陈芋汐夺冠她只欢呼

全红婵搞怪也分人!戴王宗源金牌逗男队亚军,陈芋汐夺冠她只欢呼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5-11-10 22:57:11
胡适评价毛主席写的词,“没有一句通的”,那么胡适的水平如何?

胡适评价毛主席写的词,“没有一句通的”,那么胡适的水平如何?

芊芊之言
2025-11-04 00:10:09
火箭侧翼新援:锡伯杜教会我防守,然后这一点就成为了我的招牌

火箭侧翼新援:锡伯杜教会我防守,然后这一点就成为了我的招牌

稻谷与小麦
2025-11-12 00:11:04
开盘暴涨400%,市值195.7亿!上海80后夫妻档,手握两个全球第一

开盘暴涨400%,市值195.7亿!上海80后夫妻档,手握两个全球第一

历史伟人录
2025-11-11 14:07:15
李春平死了

李春平死了

霹雳炮
2025-11-05 22:34:23
变了,独行侠球迷热议安东尼·戴维斯的体重,训练照曝光

变了,独行侠球迷热议安东尼·戴维斯的体重,训练照曝光

好火子
2025-11-11 14:39:20
男子接受调查后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 返回派出所刺伤民警致其轻伤 一审被判8年

男子接受调查后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 返回派出所刺伤民警致其轻伤 一审被判8年

红星新闻
2025-11-11 12:21:47
今晚睡不着觉了!明天周三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今晚睡不着觉了!明天周三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夜深爱杂谈
2025-11-11 21:18:37
情感战胜理智:利物浦为萨拉赫犯下“弗格森绝不会犯的错”

情感战胜理智:利物浦为萨拉赫犯下“弗格森绝不会犯的错”

余蹮搞笑段子
2025-11-11 07:56:22
破案了破案了!可算搞清楚为什么周深在全运会唱首歌就被喷了!

破案了破案了!可算搞清楚为什么周深在全运会唱首歌就被喷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1-11 11:20:55
2025-11-12 01:19:00
新民说 incentive-icons
新民说
成为更好的人
2289文章数 260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亲子
艺术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教育要闻

老师们不奢望减轻什么负担,只希望能实行8小时工作制!

亲子要闻

刚刚,泰诺致孕儿自闭惊天反转!顶刊BMJ证实:凶手另有其人!

艺术要闻

美得令人窒息!印度美女照片震撼上线!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