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将近三千个日夜,能做什么?
有人用它完成学业,有人用它打拼事业,而在靖远县高湾镇屈吴山林区,生态护林员杨志孝,用八年时光,走出一条绵延不绝的青山守护路。
![]()
清晨七点,薄雾还未散去。
杨志孝已背上水壶、拿上防火设备,踏进了屈吴山的林间小道。脚步声沙沙,惊起几声鸟鸣。他回头一笑:“听,山醒了。”
他在这片山脚下长大,山的宁静、花的芳香、鸟的啼鸣,早已刻进生命。“我对这里有感情,特别喜欢这儿的安宁。”他说得朴素,却字字沉甸。
这份源自心底的热爱,让他在枯燥的巡护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
![]()
护林,不仅是看树,更是守心。
这句话,是老一辈护林员传下来的。杨志孝记到现在。
他巡山,不只是为了“看看有没有人砍树”,更是为了“守住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屈吴山林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夏季草木葱茏,他穿梭其间,留意是否有人采摘珍稀植物;冬季天干物燥,他绷紧神经,防火成了头等大事。
![]()
“我和战友们得分片分段,不定时巡护。”他说,“不能有破坏野生动物植物的行为,生态平衡一旦打破,就很难恢复。”
“防火期间,我们得张贴标语、入户宣传,一遍遍讲:上坟不能烧纸、不能带火种上山、走夜路不能用火把、地边的荒草绝不能烧……”他加重了语气,“一丝火星,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
山,是他的“责任田”。
杨志孝把这片山称为“责任田”。
不是用来耕种,而是用来守护。
每天徒步,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凉风吹干,已是他的工作常态。
![]()
![]()
“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乱采乱挖、林地放牧——这叫‘三乱一牧’,都是在啃食祖辈留下的绿脉,必须坚决杜绝。”他说得斩钉截铁,“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青山。”
他记得有一次,几个年轻人带着工具上山想挖野生药材,被他拦下。“讲道理、讲法规,最后他们理解了,也服气了。”他说,“护林,也要护住人心。”
![]()
多跑一步,多守一寸。
八年来,杨志孝走破了多少双鞋,他自己也数不清。
“多跑一步路,多提醒一句,森林就多一份安全。”他说。
带着防火标语和宣传手册,走遍了林区周边的村庄院落。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防火知识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让“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地行走、察看、劝说、守护。
他用脚步织成一张无形的防护网,覆盖着屈吴山的每一个角落。
![]()
守护,是一种传承。
巡护途中,他会细心记录树木生长情况,留意野生动物踪迹,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林区的生态平衡。
![]()
“现在条件好了,有监控、有对讲机,但我们守护的初心不能变。”杨志孝说。
他口中的“我们”,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一代代护林员,一群群青山卫士。
“我们要把这条路走下去,让后辈也能看见青山绿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杨志孝这里,不是口号,是行动,是八年如一日的坚守。
他的职责,简单而纯粹:“把山护好,把林护好,让这里的生态更美。”
![]()
八年,一棵树苗可参天。
见证了林区的生态变迁,看着植被愈发繁茂,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多,他心中满是欣慰。
正如他所说,护林之路没有终点,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走下去,用一生守护这片挚爱的山林。
![]()
杨志孝的八年,守护的是一片山的呼吸、一座林的命运。
他没有传奇,只有坚持。
他没有勋章,只有青山作证。
在他身后,是千千万万个如他一样的守护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绿色诗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