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美媒体拿环保当幌子抹黑中国大豆采购,说咱们吃口肉都在毁雨林,纯属瞎扯!
作为长期关注国际议题的博主,我一眼看穿这舆论套路,中国企业早有实打实的环保操作。
想知道这些双标论调咋被戳穿吗?
![]()
说起欧美媒体对中国大豆采购的报道,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他们那套“双重标准”。
他们攥着《Nature》那篇论文不放,一口咬定中国从巴西买大豆,逼得巴西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最后只能砍雨林来开荒,破坏了生态。
这话听着有板有眼,甚至还把论文作者,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蒙古族海归女博士卓拉出来当“证据”。
可明眼人都知道,卓拉博士的研究本来就是客观分析全球资源和饮食结构的关系,跟“反华”半毛钱关系没有,结果硬是被欧美媒体扭曲成了抹黑中国的工具。
![]()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对特朗普政府以前多次施压、逼着中国多买美国大豆的事,却绝口不提。
咱们不妨照着欧美媒体的逻辑顺一遍,要是中国从巴西买大豆会让巴西毁林,那中国多买美国大豆,不也会让美国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最后砍美国的森林吗?
可这事欧美媒体从来没提过,反而让美国《纽约时报》专门发了篇报道,标题直接把巴西生态问题和中国大豆采购绑在一起,说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转买巴西大豆,才让巴西森林陷入危机。
这种只捡对自己有利的话说,对明显的矛盾假装没看见的操作,实在让人想不通。
![]()
而且欧美媒体在“毁林”和“植树”这两件事上的态度,更让人觉得魔幻。
现在他们一口一个“毁林有害”,可前些年中国搞植树造林工程的时候,他们又说中国大规模种树“破坏局部生态平衡”“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
合着不管中国人是让植被减少还是增加,在他们眼里都是“有害”的?那到底怎么做才对,难道全凭他们一张嘴定规矩?说到底,这种没有客观标准的评判,就是把媒体立场放在了科学事实前面,用舆论霸权代替了客观规律而已。
![]()
其实面对欧美媒体可能的抹黑,中国企业早就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在大豆采购的全流程里,他们把环保责任落实得明明白白,中粮集团在巴西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粮专门定了个“零毁林大豆”采购标准,为了让这个标准落地,他们还搞了套全链条可追溯体系。
简单说就是,大豆从哪个地块种的、什么时候播种、啥时候收割、怎么运的,每一步都有记录,就跟咱们网购能查物流信息一样,清清楚楚,一点不含糊。
光有记录还不够,中粮还用上了卫星图像实时监测。
![]()
不管是巴西哪个农场,只要种的大豆是要卖给中粮的,那个农场的种植区域就会被卫星盯着,一旦发现有毁林的痕迹,立马就终止采购合作,绝不拖泥带水。
除了卫星监测,中粮还会派专业团队去巴西农场实地审核,定期检查环保措施有没有落实到位,确保采购的大豆不仅符合当地的环保要求和法律法规,还能保障人权。
这种“可追溯+卫星监测+实地审核”的三重保障,说白了就是想让每一颗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豆,都带着“环保认证”,让大家吃得放心,也让生态不受影响。
![]()
更值得说的是,2023年的时候,中粮这套“零毁林大豆”标准还通过了欧洲饲料生产商联合会的严格审核,被正式纳入了欧洲饲料行业的采购标准体系。
要知道,欧洲的行业审核向来以严格出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足以说明中国企业的环保实践是实打实的,不是装样子给人看的。
可即便如此,欧美媒体还是对这些努力和成果视而不见,就跟从来没发生过这事一样。
这种选择性失明,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
![]()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企业为啥要花这么大功夫搞“零毁林大豆”采购?
其实道理特简单,就跟咱们平时买东西会关注产品是不是绿色环保一样,中国企业在全球采购大豆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供应链是可持续的,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守护生态环境。
而且这种环保实践不只是对中国有利,对巴西当地的生态保护、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好处。
可这么重要的事,欧美媒体偏偏不报道,反而盯着“中国依赖巴西资源”这个点大做文章,实在让人费解。
![]()
咱们先不纠结欧美媒体的报道是真还是假,就照着他们的逻辑往下推,看看能得出啥结论。
《纽约时报》不是说,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转买巴西大豆,导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农民砍树造田,最后让全球森林减少吗?
那咱们反过来想,中国买巴西大豆多了,买美国大豆自然就少了,美国大豆的市场需求一降,农民肯定会减少种植面积,把原来种大豆的地改成森林,这样全球森林面积不就增加了吗?
这不是正好符合欧美媒体天天喊的“环保理念”吗?可他们为啥从来没提过这种可能性?
![]()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国现在的很多耕地,原本都是原始森林。
在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前,北美洲大部分地方都是森林,里面还有不少树龄几千年的大树。
这些森林不只是当地生态的核心,在全球碳循环里也起着重要作用。
可就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原始森林几乎被砍光了,原来的森林地变成了种植大豆、玉米的耕地。
![]()
这不仅让大量原生植被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甚至现在美国盖木房需要的木材,都得从加拿大进口。
以前“森林密布”的北美大陆,现在连满足自己的木材需求都成了问题,这难道不是美国自己造成的生态问题吗?
要是照着《纽约时报》的逻辑,中国多买美国大豆,美国农民就会扩大种植面积,进而砍更多的树,破坏美国的森林生态。
![]()
那之前特朗普政府施压让中国多买美国大豆,不就成了破坏美国生态的行为吗?可欧美媒体从来没这么评价过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反而把中国从巴西买大豆说成是“破坏生态”。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实在站不住脚。
再说了,巴西的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美国的森林同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不能因为在不同地方,就贬低美国森林的生态价值。
要是美国因为大豆销量下降,把原来种大豆的地恢复成森林,对全球生态来说都是好事。
![]()
可欧美媒体却故意忽略这个事实,一门心思把中国塑造成“生态破坏者”,这种做法哪里还有一点“客观公正”的媒体态度?
说到底,他们就是想把环保议题当成政治工具,用来打压中国,可这种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早晚都会被事实戳穿。
![]()
把这些事串起来看就会发现,欧美媒体所谓的“环保批评”,本质上是把环保议题政治化了,用双重标准对待不同国家的发展。
中国企业在大豆采购里搞“零毁林”标准,还通过了欧洲权威机构的审核,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生态保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环保行动。
可欧美媒体却选择性无视,反而拿着一篇被曲解的论文大做文章,这种做法根本不是为了环保,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
真正的环保,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也不是用来攻击别人的武器,而是需要全球各国一起努力、互相协作的事。
中国从来没回避过自己的环保责任,不管是在大豆采购领域,还是在其他生态保护领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生态的承诺。
![]()
反观那些欧美媒体,只会喊着“环保”口号,对自己国家的生态历史和现实问题视而不见,还动不动就抹黑别人,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报道到底是不是客观公正的。
毕竟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保护需要每个人、每个国家的努力。
要是为了一己私利,就把环保当成舆论博弈的工具,最后损害的,只会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