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⑤
图①:市民在口袋公 园小憩。
图②:东三环快速路。
图③:改造后的老旧小区。
图④:共享绿地开放。
图⑤:乐享宜居生活。
□本报记者 刘瑞
11月4日,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崔海,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冬,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东万,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伟东,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可欣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彰显现代化城市风貌”这一主题,分别作主旨发布。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崔海介绍,“十四五”以来,哈市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187个乡镇总规形成成果,逐步构筑“一圈七带多点、一廊两屏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市耕地稳定在3574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2785万亩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步强化生态修复治理,累计完成226座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19座,修复国家图斑治理面积534公顷。完善“一环三廊”绿道体系,建成滨水绿道休闲带112公里,惠及350万市民。
围绕“北科创、南智造、东物流、中服务”的产业空间布局,累计编制调整产业控规100余公顷,审查上报建设用地6654公顷,有力保障吉黑高速、都市圈环线等千余个重点项目落地。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354公顷、处置闲置土地2566公顷,主城九区成交土地248宗、1114公顷。
打造红旗大街等示范街路,建设松乐学校等一批民生设施,规划建设新增道路近300公里,新增市政设施近800公里,累计增加教育、医疗、绿地等用地超1000公顷。牵头处置200余个不动产“登记难”项目,惠及群众14万余户。
哈市积极构建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2片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开发“活地图”“历史建筑二维码”等数字化平台,出台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政策,推进中央大街、花园街等街区有机更新,重现传统风貌。
生态环境持续向优
王晓冬介绍,“十四五”以来,哈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4年哈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5.2%,比2020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松花江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等级,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成为哈市的“绿色名片”,磨盘山水库成为全国“美丽河湖”的清澈范本;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250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60户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推进热电联产与清洁能源替代,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以上;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71万平方米,惠及64.9万户居民;淘汰老旧车3.9万辆,新增新能源车16.2万辆。
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1.5%,人均绿地面积12.32平方米,比2020年提高20.9%,湿地面积扩大至4万公顷,建成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16个、森林公园25个、湿地公园20个,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同时,坚持生态惠民,全市公园拆墙露绿、免费开放,整治违建地块增绿扩空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看景”;打造115个星级和美乡村示范村,连续八年位居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持续刷新纪录。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余个
李东万介绍,“十四五”以来,哈市交通网络持续优化,东三环快速路、北门街高架等快速路体系项目,进一步增强区域快速通行能力,截至2024年底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41公里/平方公里;累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余个、公共充电基础设施4872个;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建成,形成“十字+环线”运营格局,今年第三季度线网总客运量1.14亿人次,客运强度跻身全国第二。
聚焦城市安全运行,累计完成供水管线建设2700公里,更新改造排水管网900公里,完成阿什河、群力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工程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97.46%,污水收集与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更新改造供热管线140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3000余万平方米,完成哈投集团2台168MW热水锅炉扩建、东方热电2台58MW燃煤锅炉等项目建设,热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燃气管网总长度达5200公里。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完成2800公里老化燃气管道改造、208万户居民用户燃气安全装置(“四件套”)更换安装。
累计新增保障家庭3.86万户,现有公租房在保家庭达7万户。通过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6万套,新建房源2000套、均已完成主体封顶。全市(含县)改造项目888个,涉及居民66.4万户。哈市于今年6月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
“2环9射2联”高速路网雏形初现
于伟东介绍,“十四五”以来,哈市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86条,通航航点127个,其中开通国际航线22条,对俄远东地区通航航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市域铁路营业里程达1354公里,复线率87.96%、电化率83.94%,两项指标均领跑全省。新建及升级改造京抚、哈同、绥满等国省干道619公里,实现区县(市)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京哈、哈肇高速已通车,都市圈环线、吉黑高速等加速闭环,“2环9射2联”高速路网雏形初现。
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哈市成功入选国家空港型、陆港型枢纽名单。客运枢纽方面,完成机场二期扩建,哈尔滨机场成为东北首个双跑道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2379.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并稳居东北第一;亚布力客运西站扩改建工程顺利完工。货运枢纽方面,2023年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两核多点”布局逐步形成;哈尔滨国际陆港集结中心正式启用运营,2024年综合交通运输货运量、周转量分别达9406.8万吨、427.5亿吨公里。
乡镇通三级路率达93.5%,五常、尚志等6个县(市)获评国家、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实现行政村100%覆盖,914条农村客运班线连接149个乡镇、1680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
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为起点,持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地铁线网里程达92.66公里,单日最大客运量突破170万人次,客流强度1.89万人次/公里居全国前列;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7条,开通6条地铁接驳班车,实现地铁区域公交站点全覆盖。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7.8%,出租车新增新能源车辆800台、甲醇清洁能源车辆400台,填补出租车领域新能源车型空白。
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唐可欣介绍,“十四五”以来,哈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建立常态长效环境综合整治机制,秉持“绣花功夫”,用心、用情办好城管领域民生实事。
为进一步提升垃圾治理能力,修编了城乡固体废物分类治理规划,出台了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先后建成投用京环、光大两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和18处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在保持无害化处理率100%的基础上,日焚烧处理总能力从“十三五”时期的2500吨提高到6550吨,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的历史性突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先后组织为进乡高架桥、哈药路立交桥等8座桥梁安装隔音屏,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哈市以“推门见绿,下楼入园”为目标,充分利用边角地、闲置地,新建口袋公园109个、社区公园21个,创建“星级公园”78个,推动27个公园开放共享绿地14公顷,群众身边的绿色公共空间不断增加。以打造集中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丁香景观体系为重点,新植丁香22.2万株,“丁香城”特色更加凸显。加强城市照明设施日常管理维护,改造“无灯街”,整治“有灯不亮”问题,城市照明设施亮灯率超99.6%。
本组图片均为资料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