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不仅河南人民知道了,全国网友都知道了!河南扶沟县,秋汛刚过,地里全是水,村民正踩着泥水排涝抢收玉米,结果村里大喇叭一天到晚放的,是禁烧秸秆的广播。有人看不下去,直接给人民日报写了封信,人民日报也真刊出来了
![]()
信中介绍,现在田地还在泡水,秸秆根本烧不起来,村民忙着排水、收粮、平地,一身湿泥地干,没人有功夫点火。可村里却把精力放在设立“秸秆禁烧指挥部”,轮流值守、广播喊话,可现实就是,地都成了水塘,这时候谈禁烧秸秆,真有点脱节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政策执行,到底该不该看时机、看实际?
禁烧秸秆本身是件好事,是为了保护环境,长远看对大家都有益。但在农田被淹、庄稼泡水的特殊时期,村民最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怎么加快排涝、怎么减少损失、怎么保障后续播种。如果这时候能把宣传和人力用在解决排水设备、组织互助抢收、协调农机调度上,可能更贴近老百姓的心
其实大家不是不讲道理,他们怕的就是这些机械式的安排。田里还在发大水,村头却在喊禁烧,这就像有人正忙着救火,旁边却有人提醒“记得别乱扔垃圾”,听着没错,可场合不对。做事得看时机,看环境,也得看人心
人民日报能把这封信登出来,其实也是一种提醒。政策不怕严格,就怕脱离现实。真正能赢得民心的管理,是能看懂一线的难处,知道该放下什么、该先做什么。等田里干了,粮食收完了,再谈秸秆禁烧,农民自己也会配合。禁烧是为了环境,抢收是为了吃饭,两件事都重要,只是该排个先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