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买车,特斯拉APP明码标价,没有手续费、没有强制装潢;而传统4S店,谈价像猜谜,全款要加价,贷款藏套路。”这是无数消费者的购车痛点。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以“价格统一、流程透明、厂家直连”颠覆了行业,但奇怪的是,即便消费者叫好,多数车企却始终不敢照搬,甚至不少新势力也悄悄回归经销商模式。
这背后绝非“保守”那么简单。特斯拉的透明销售,看似是“去掉中间商”的简单操作,实则牵动了汽车行业二十多年形成的利益格局、成本结构和运营逻辑。今天就拆解这四大核心枷锁,看懂为什么多数车企宁愿被消费者吐槽“套路多”,也不敢彻底拥抱特斯拉式直营。
一、渠道枷锁:26年4S店体系,动不得的利益共同体
![]()
1999年广汽本田将4S店模式引入中国后,这套“销售+配件+服务+反馈”的四位一体模式,迅速成为行业标配。如今,全国3万多家4S店构成了传统车企的销售命脉,更形成了“厂家压库、经销商卖车、售后赚钱”的利益闭环。
对传统车企来说,4S店不是“中间商”,而是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厂家通过“批发压库”模式,将车辆批量卖给经销商,快速回笼资金,而经销商则承担库存成本、建店投入和市场风险。以一家主流合资品牌4S店为例,建店成本高达500-1000万元,经销商需提前垫付车款,还要完成厂家设定的年度销量目标,否则会失去授权资格。
这种深度绑定让车企陷入“投鼠忌器”的困境:如果全面转向直营,意味着全国数万经销商将面临失业,数千亿级的渠道资产将大幅缩水。更关键的是,经销商掌握着区域客户资源、售后网络和本地人脉,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4S店的覆盖密度远超特斯拉体验店 。比如丰田、大众的4S店已渗透到乡镇,而特斯拉的体验店至今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传统车企不可能为了“透明”放弃下沉市场。
更现实的是,2025年数据显示,近4000家4S店已因渠道变革退网,行业库存预警指数持续高于荣枯线,经销商大面积亏损。此时车企若强行推直营,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引发渠道崩盘。
二、成本枷锁:直营是“烧钱游戏”,多数车企玩不起
特斯拉的透明背后,是天文数字的前期投入。一家300平米的特斯拉体验店,装修成本约200万元,年租金35-40万元,再加上10名员工的月薪支出,单店月运营成本高达40-50万元 。而要实现全国覆盖,需投入数百亿资金建体验店、交付中心和售后网点,这对利润微薄的传统车企来说,堪称“不可承受之重”。
传统车企的盈利结构根本支撑不了直营模式。多数燃油车企的单车净利润仅3%-5%,而特斯拉能靠软件服务、FSD订阅等补充收入,2025年软件收入占比已达10%。传统车企则高度依赖售后利润——一辆车的售后维修利润,是卖车利润的3倍以上,零整比高达700%-800%的豪华品牌更是如此。
直营模式下,厂家要直接承担库存压力、场地成本和人员开支,还要放弃经销商带来的“即时现金流”。某自主车企曾试点直营,结果仅6个月就因资金占用超30亿元被迫叫停——传统车企的“高杠杆、快周转”模式,与直营的“重资产、慢回收”天生矛盾。反观特斯拉,靠资本市场融资和高溢价,才扛过了直营初期的亏损。
三、盈利枷锁:透明=放弃“灰色收入”,车企不愿干
![]()
特斯拉的透明,本质是放弃了行业长期依赖的“隐性利润”,而这正是多数车企和经销商的核心收入来源。传统4S店的裸车销售往往不赚钱,甚至亏本,利润全来自金融服务费、强制保险、装潢套餐、上牌费等灰色收入。
数据显示,一辆20万的车,4S店能从保险返点中赚1200-3600元,从3000元的装潢套餐中赚2200元以上,再加上2000-5000元的金融服务费,这些隐性收入占比可达车价的5%-8%。如果像特斯拉那样明码标价、禁止捆绑,经销商将无利可图,车企也会失去这部分“额外收益”。
更关键的是,售后利润的绑定。传统车企通过4S店垄断售后维修和配件供应,零件价格远高于成本,这部分稳定收益是车企的“护城河”。而直营模式下,消费者能直接对接厂家,倒逼售后价格透明,打破垄断利润。对习惯了“卖车不赚钱、修车赚大钱”的车企来说,这种“自断财路”的事,自然不愿为之。
四、惯性枷锁:行业规则与用户习惯,转型太难
汽车行业的销售规则和用户习惯,经过二十多年沉淀已形成路径依赖,绝非轻易能打破。《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虽允许直营,但仍保留了“品牌授权”“区域保护”等条款,经销商在特定区域内拥有垄断权,跨区域销售会面临处罚。
对消费者而言,也存在习惯壁垒。虽然年轻人喜欢特斯拉的线上订车,但多数中老年消费者仍习惯“到店看车、当面议价”,认为“能砍价才划算”。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更依赖4S店的即时现车和本地化售后——特斯拉的“线上下单、等待交付”模式,在下沉市场并不受欢迎 。
此外,传统车企的组织架构也不适应直营。车企的销售部门长期对接经销商,缺乏直接服务消费者的团队和系统;而特斯拉从诞生起就搭建了中央订单系统、线上客服体系,能实现全国统一管理。传统车企要转型,需重构销售、售后、客服全链条,这相当于“二次创业”,难度极大。
特斯拉的成功:不可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
其实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它的成功离不开三个独特条件:一是作为新势力,没有历史渠道包袱,从零开始搭建直营体系;二是聚焦一二线城市和年轻用户,精准匹配直营的目标群体;三是靠高品牌溢价和软件收入,扛住了直营初期的高成本 。
反观其他车企,即便是新势力也在妥协:小鹏推行“木星计划”引入经销商,阿维塔除一线城市外均采用经销模式,原因就是直营覆盖不足、成本过高。这说明,直营不是“最优解”,而是“特定品牌的适配解”。
![]()
结语:透明是趋势,但转型需要时间
消费者对透明销售的需求,无疑是行业的未来方向。但多数车企做不到特斯拉式直营,本质是“利益捆绑太深、成本压力太大、盈利模式太依赖隐性收入”。这场变革不会是“一刀切”的颠覆,更可能是“融合转型”——就像部分车企采用的“直营+经销”混合模式,一线城市直营保透明,下沉市场靠经销商保覆盖。
对消费者来说,不必强求所有车企都学特斯拉,关键是认清不同模式的利弊:直营模式省心透明,但售后网点可能不足;经销模式有议价空间,但需警惕套路。无论哪种模式,只要守住“价格公开、条款明确、无强制捆绑”的底线,就是好的销售模式。
你更倾向于特斯拉的直营模式,还是传统4S店的经销模式?有没有被4S店的套路坑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购车防套路清单”,不管是直营还是经销模式,都能帮你避开隐性收费和捆绑陷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