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最高法院开庭,特朗普没有到场,他派了几名律师去处理,自己留在白宫说“要专注大事”,其实大家都知道,特朗普是担心去了反而惹出麻烦,大法官们向来反感被施压,他不出现反倒更安全,真正在法庭上出面的是一个叫卡蒂亚尔的女性,她曾在奥巴马政府任职,如今代表那些起诉特朗普的州和企业,这场官司不是装样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法律较量。
![]()
这个案子的关键不在于是谁对谁错的政治争论,而是涉及钱的问题,到今年九月为止,美国公司已经支付了九百亿美元的关税,芝加哥一位卖玩具的老板一年光关税就多付出一千四百万美元,这让他不得不把生产线搬了三次,佐治亚州一家咖啡合作社缴纳了一百三十万美元,瑞士一家巧克力工厂干脆就不赚钱了,起诉这件事的不是街头的抗议人群,而是十二个州的州长和两百多位议员,连共和党成员也签了名,他们明确表示法律没有赋予总统随意征税的权力,这种事应该由国会来决定。
特朗普团队搬出老旧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来应对问题,该法律允许总统在国家面临紧急状态时采取行动,特朗普声称贸易逆差和毒品危机已经构成这种局面,因此可以不经国会批准直接加征关税,但这部法律原文根本没有提到“关税”二字,仅授权冻结资产或禁止交易行为,联邦上诉法院在八月底以七票对四票作出裁决,明确指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不能作为征税依据,这不是政党之间的争执,而是制度本身在发挥纠错功能,前法官麦康奈尔直接点明核心:征税必须经过民众选举产生的代表同意,这是美国制度的根基所在。
这场官司一开打,全球市场都跟着波动起来,欧盟那边开始减少对美国的投资计划,瑞士一家巧克力厂甚至自己掏钱维持生意运转,中国这边倒是能松一口气,正好借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策略,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开庭前三天突然转变说法,表示愿意和巴西、印度谈判降低关税,还放出消息说想跟中国恢复接触,过去他总用加税来施压别人,现在发现这一招不太管用了——企业承受不住压力,法院那边也不支持他的做法,白宫虽然嘴上说有备用方案,但这些方案都得走流程、办听证,再也没法像从前那样半夜发条推特就把关税提高百分之五十。
![]()
最该被关心的是那些小公司,这些小公司没有公关团队,也没有律师,连去国会游说的钱都拿不出来,政策一变,它们总是最先遭殃,有人总说加税是为了保护工人或者应对中国,但真正被拖垮的其实是那些连会计都得自己兼着做的小老板,这些老板不是新闻里的抽象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这场官司最后谁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有没有给这些人留下一条出路,政策如果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最先摔下来的永远是那些没系安全带的人,我觉得在这种时候,法院比总统更像一个守门人。
说实话,这事让我想起街边小店的老板,他们卖东西时不谈国际形势,只想着下个月能交上房租,而这些普通人恰恰成为国家政策最真实的试金石,他们平时没有太多声音,但他们的账本记录着最真实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