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枪定音!两个 10 环锁定奥运金牌
![]()
巴黎时间 2024 年 7 月 28 日,沙托鲁射击中心的空气仿佛凝固。男子 10 米气手枪决赛最后两枪,中国选手谢瑜深吸一口气,食指轻扣扳机 ——10 环!再扣扳机 —— 又是 10 环!记分牌跳动的瞬间,看台上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他以 0.5 环的微弱优势逆转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摘得巴黎奥运会第三金。
这枚金牌意义非凡:既是中国射击队时隔 16 年重夺该项目奥运冠军,也是贵州运动员自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后再度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但鲜有人知,这块沉甸甸的金牌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磨砺。
17 岁起步的 "晚熟" 射手
![]()
2014 年,14 岁的谢瑜被叔叔送进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时,还天真地以为 "射击只需平心静气扣扳机"。三年后,17 岁的他才被输送到贵州省队走训,这个年龄在射击运动员中已属 "晚熟"。但省队教练牛农成一眼相中了他:"臂力稳,心态好,是块璞玉"。
为留住这个好苗子,年近六旬的牛农成制定了严苛的 "四年计划":一年选材、两年组队、三年进国家队、四年夺全运奖牌。每天四个时段的体能与技术训练,谢瑜跑 10 公里,教练就陪着跑 10 公里;他抗议训练太苦,教练不解释只示范。最累的时候,谢瑜曾把自己关在屋里睡两天,但醒来后依然拿起了手枪 —— 他知道,教练的严苛藏着期许。
低谷时的万峰湖之约
![]()
2021 年全运会摘铜后,谢瑜获得国家队参训机会,却因环境不适遭遇生涯低谷。陌生的训练模式、强劲的竞争对手让他成绩骤降,最终无缘世锦赛。回到贵州清镇训练基地,这个被山谷枪声陪伴成长的青年第一次萌生退意:"在省队拿拿全国荣誉也不错"。
教练牛农成和中心党委书记郑健没有批评他,而是带他去了兴义万峰湖。三天里,他们沿着湖边走边聊,从贵州射击的发展史谈到体育人的使命。碧波荡漾的湖水涤荡了迷茫,谢瑜终于想通:"射击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身后有团队的支撑"。回到基地,团队为他量身定制心理与训练方案,从基础动作到心态调节逐一打磨。
世锦赛的 "升旗承诺"
![]()
2023 年阿塞拜疆巴库世锦赛前,谢瑜半开玩笑地对牛农成说:"我会完成您在赛场上升国旗的心愿"。这句玩笑最终成真 —— 他一举拿下男子 10 米气手枪团体冠军和 50 米手枪慢射个人、团体冠军。当国旗升起时,这个沉稳的贵州小伙比打比赛时更紧张:"没想到真的实现了"。
这场胜利让他获得巴黎奥运会入场券,更让他突破了心理瓶颈。奥运资格赛中,他以 576 环排名第六,决赛前甚至 "不知道睡了几个钟头"。但十年训练养成的肌肉记忆与心态控制力,让他在关键时刻稳住了阵脚,最终上演逆袭。
金牌背后的集体荣光
夺冠后,谢瑜第一时间拥抱了赶来的牛农成。教练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十年间他每次训练的成绩与状态;清镇训练基地的射击馆内,队友们早已举着国旗欢呼 —— 那里的每一声枪响,都见证了他从懵懂少年到奥运冠军的蜕变。
"这枚金牌属于整个团队。" 谢瑜在领奖台上说。正如射击运动是与自我的较量,体育精神的真谛,恰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超越自我,在团队的支撑下抵达巅峰。而这个从贵州山谷走出的射手,用十年光阴证明:所谓传奇,不过是把平凡的坚持做到极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