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熬夜很容易
早起却很难

1.生物钟偏移为什么你天生就容易晚睡晚起
一个真相是,人体并非完全由你“主观决定”什么时候该醒。晚上困意、早上清醒,这一套节奏其实受“生物钟”(circadian rhythm,昼夜节律)控制。这个节奏和光照、温度、活动模式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当你晚上开灯、刷手机、熬夜做任务时,这些刺激会抑制褪黑素(melatonin)的释放,延后困意出现的时间。久而久之,你的昼夜节律也会“后移”。
![]()
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但有些人的昼夜节律天生存在差别。
有个专门的状况叫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DSPS,延后型睡眠–觉醒相位障碍)。 这类人通常入睡时间比“常规时间”晚两个小时以上,早上也难以按时清醒。特点是——不是因为闲逛到很晚就睡不着,而是真的生理“时钟信号”迟到。比如某些学生或年轻人,平时晚上才感到困,却被课程、工作的起床需求强制早起;身体的生物钟与社会作息“对不上”,结果就变成常常睡眠时间延后、白天疲惫但夜里精神。
这个机制说明了,熬夜容易并不仅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你对“夜型偏好”+环境刺激不合理管理的长期累积效应。
2.睡眠惯性醒来那一刻真的很“迷糊”
另一个让早起困难的原因叫“睡眠惯性”(Sleep Inertia,唤醒后惯性状态)。它不是“赖床心理”,而是你从深度睡眠阶段被强制唤醒后,大脑、身体还没完全从睡眠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的那段混沌期。这种惯性会导致反应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并可能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甚至在部分情况下更久。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本身前一晚就睡得不够、深度睡眠没有充分,sleep inertia 的效果会更强。换句话说,每一次逼自己早起,恰好从深度睡眠中“被拉起”,你就更容易觉得“头昏脑涨”,起床缓不过劲来。
相比之下,熬夜虽然累,但通常你是主动延长醒着时间,这段期间大脑还处于清醒状态;你不会被突然从深度睡眠中拉起去上课或去上班,所以心理上反差没那么强、痛苦感也没那么明显。
3.睡眠压力+心理机制
熬夜“有甜头” 早起却往往没奖励
除了生理钟 + 惯性机制,还有心理 + 行为层面的因素在作怪。
·睡眠压力(Sleep Pressure)累积:你越晚睡、醒着的时间越长,身体对休息的“需求”越强。但如果你经常晚睡,早上起床之后,其实“压力”还没得到释放,整个人会觉得疲惫又不舒服。
·即时奖励机制错位:熬夜往往伴随“自有时间”:可以看剧、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都是立即可感知的心理回报。而早起通常意味着责任、赶时间、效率任务,不是那么容易产生“愉悦感”。人本能倾向追求“立刻有回报”的行为。
·社会节律冲突(Social Jet Lag):你的生物节律(可能是偏晚型)跟社会安排(上班、上课时间)不吻合,这种内在 vs 外在节奏的不匹配,在每天早起时“撞击”你。你体内“激素 + 神经 +觉醒机制”的节奏被固定安排拉扯,早上起来就会“卡住”。
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就让“熬夜”短期内看起来轻松、看似自由;而“早起”却成了一场身体 + 心理都要耗费的战斗。
4.调整策略让早起成为可调适的习惯
既然熬夜容易、早起难,那有没有方法让早起痛苦指数下降?
答案是:有,而且不一定要猛改夜间生活,而是“慢慢调 + 有策略 + 给自己一点奖励”。
以下是几种可操作的做法:
·固定作息时间
尽量每天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包括周末。不要让周末“睡到中午”把整个节律打乱。这样可以减少生物钟和社会节律之间的冲突。
·提前推进入睡时间
如果你习惯晚睡,可以每隔几天把上床时间提前 10–30 分钟,慢慢往前挪,而不是一口气硬生生在晚上提前两小时。
·早晨光照刺激
醒来第一件事尽快接触自然光(开窗、拉窗帘、出门走一圈)。光线是生物钟的重要“校正器”,能帮助你告诉身体“新一天开始了”,抑制褪黑素(melatonin),增强觉醒信号。
·改善唤醒方式减少惯性
避免反复按“贪睡”(snooze)闹钟。研究发现,使用“snooze”功能可能延长睡眠惯性,让你醒后更迷糊。可考虑使用渐增光亮闹钟、提前设定自然光亮起等柔和唤醒方式。
·打造“早起激励”机制
给早上安排一件你真喜欢的事:比如一杯你最爱的咖啡、一段读书时间、晨间运动、音乐播放……把早起从“任务”变成“奖励”。心理上对早起的期待越高,被闹钟拉起的痛苦感越小。
·确保睡眠总量与质量充足
固定作息之外,还要保证每晚睡眠时间满足自己身体需求(通常成人建议 7–9 小时,但因人而异),减少夜间中断、优化卧室环境(光线、温度、噪音等),提升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的比例。
5.早起难不是懒
可以理解也可以改善
熬夜容易、早起难,远非只是“太懒”的借口,而是生理机制+心理偏好+行为环境交织的结果。
理解“生物钟偏移 + 睡眠惯性 + 心理/行为机制”的整体作用,给你调节策略,就别再把早起当惩罚,而是调整为“可以习惯的节奏”。
慢慢调、耐心做、循序渐进,你完全有可能让早上变成一天里最舒服、最有仪式感的时段。
![]()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报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夏洁
审核:马学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