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先生(化名)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中心的老病人。其2008年开始在此血透,见证了二附院血透中心的成长,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熟悉。但是,前不久他拨通了负责自己护理工作的武浩护士的电话,语气中满是无奈:“武老师,我明天起就不来透析了,后面也不打算来了。”
![]()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好好地就要放弃治疗?何况血透病人放弃血透,就等同于放弃了生命。“陆先生,透析绝对不能停!您先别急,跟我说说具体情况。”武浩耐心地劝说。陆先生叹了口气,这才娓娓道来。
脊柱手术后,接送成难题
原来,陆先生之前比较胖,体重一直在220斤。因长期超重的体重对脊柱造成压迫,引发神经损伤,陆先生接受了脊柱手术。术后,陆先生无法自主站立行走,需要借助轮椅。然而,术后恢复进程缓慢,核心原因仍是体重问题——过重的身体给脊柱康复带来巨大阻力,且他并非完全瘫痪,通过科学、持续的康复训练,仍有恢复行走的可能。为保障日常治疗与生活,住院期间,物业公司曾协助陆先生找到一名护工,负责透析与康复治疗的接送工作。
陆先生每次上透析床,都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协助才能完成。为减轻他人照护负担,陆先生在透析间隙严格控制饮水量,即便身体不适,也坚持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展力量训练。经过一年努力,他的体重从220斤降至190斤,但因基数较大,他人协助其起身时仍需耗费不少力气。
意外状况突然降临。负责接送的护工因需返乡不得不终止服务。陆先生随即联系物业经理寻求帮助,却因体重照护难度大,始终未能找到新的护工。“没人接送,后续治疗怎么开展?”多重压力下,陆先生产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
了解了情况后,武浩马上开始寻找解决方案。考虑到陆先生住所距离医院较近,武浩联系了科里负责保洁工作的闫师傅。闫师傅上晚班,白天时间相对充裕,且为人热心、常年从事体力劳动,具备协助照护的条件。接送难题就此解决。次日一早,闫师傅准时抵达陆先生家中,顺利将其送至血透中心。
创新,边做透析边康复治疗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出现:非透析日无人接送,陆先生不得不暂停术后康复治疗。这让他十分焦虑。脊柱术后恢复本就依赖持续训练,一旦中断,前期努力很可能付诸东流。武浩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告知陆先生:“咱们血透中心早就和康复科合作推出了‘透析中运动康复治疗’,您在透析期间就能同步做康复,不用额外往返医院。”
“透析时身上插着管子,做康复能有效果吗?会不会有风险?”陆先生对此充满疑虑。血透中心副主任医师宋金辉在患者个性化诊疗方面经验丰富。他结合陆先生此前在康复科接受治疗时的方案及各项参数,同时参考其当前透析处方、脊柱恢复进度与体重变化,为陆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轻缓的康复训练方案。在医护团队的耐心解释与安抚下,陆先生同意尝试。
![]()
首次开展“透析中康复”时,宋金辉亲自到场指导动作细节,护士宗莹莹根据陆先生的身体情况调整脚踏车角度,并协助固定身体。护士浦春艳则全程观察其生命体征与状态。让陆先生意外的是,训练动作轻缓且与透析节奏高度适配,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感,结束后反而明显感觉腰部发暖、腿部轻快了不少。
如今,陆先生每次透析时都会主动配合完成康复训练,体重也在持续下降,目前已能在他人轻扶下完成简单移动。“从当初想放弃治疗,到现在重新看到能站起来的希望,全靠血透中心的医护们帮我。”为表达感激,陆先生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亲手送到血透中心。
![]()
![]()
“透析中运动康复治疗”是南医大二附院血透中心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推出的特色服务,未来血透中心将持续收集患者反馈,优化训练方案,让更多像陆先生一样的患者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