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六十年,著书七十卷,寿逾八十龄,写尽男情女爱。哀风华不在,何时又起琼瑶热?
剧醉两边客,赞誉四方声,名载千秋史,刷新银幕荧屏。叹故土难回,无日不怀中国心。
注:两边:指海峡两岸,客:指读者、剧迷。
![]()
作者简介:
文正春,湖南沅江市人,中华对联传承人、《中国食品安全报》特约记者,沅江市文联委员,沅江市楹联学会主席,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兼新媒体委员会副主任;有多篇论文、诗赋、楹联、散文、专题报道散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论文曾获国家科协一等奖,楹联曾获全国征联二等奖。
![]()
联评:
琼瑶女士仙逝时,我曾经做过几期视频在几个短视频平台发布,我主要是讲琼瑶热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当时年轻人恋爱观的影响,我自认为自己抓到对琼瑶女士评价的要点,然而今日读文正春先生为琼瑶女士仙逝写的挽联,顿感自己还是见识有限呀。
这副对联以精炼笔触概括琼瑶女士的文学成就与家国情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楹联功力。
上联以“笔耕六十年”领起,通过“六十、七十、八十”的数字递进,既写实又暗合人生阶梯,末句“何时又起”以问作结,余韵悠长。下联“剧醉两边客”巧妙呼应海峡两岸影响力,“刷新”一词兼具影视改编与时代创新双重意味。尾句“无日不怀”以否定式强化肯定,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民族认同。
全联对仗工稳处见巧思,如“两边”对“六秩”,“银幕”对“琼瑶”,数字对、专名对运用纯熟。注脚补充必要信息而不赘余,使“两边客”的特定内涵得以明晰。结句在艺术评价中自然融入家国叙事,情感浓度层层递进,堪称联语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佳作。
从这副挽联可以看出,琼瑶热不仅仅是影响了当时年轻人的恋爱观,还增强了两岸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家国情怀,而后者才是琼瑶女士对国家民族最大的贡献。
(联评作者:湖南省数码摄像艺术协会主席胡建群)
初审:严蕾
二审:周京霞
终审:格林兰
发稿:《潇湘艺韵》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