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西雁冰自媒体报告得知,广西玉林市新世纪小学大胆探索语言文化传承新路径,在校园内开展粤语传承活动,开创了广西粤语进校园的先例。这一举措不仅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珍视地方语言文化,也为方言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创新范例。![]()
粤语传承:从课堂到生活
粤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语言,也是广西部分地区尤其是玉林的传统方言。玉林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无药不出岭南,寻香必至鬱林”的美誉,粤语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新世纪小学的粤语传承活动不仅限于简单的语言教学,而是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流出的粤语课程设计资料,这类课程通常包括粤语发音、词汇、语法等基础内容,同时融入粤语文化介绍。学校通过情景式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粤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体验。
创新教学方法:让粤语“活”起来
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新世纪小学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粤语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借鉴广东地区“粤语讲古”的成功经验,邀请地方文化名家指导学生开展粤语讲故事活动。通过组织粤语童谣传唱、粤语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粤语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PPT、视频、音频等资源,使粤语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拓展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和练习粤语。
文化认同与情感纽带
粤语进校园不仅是语言传承,更是文化认同的建立。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相关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掌握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新世纪小学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响应。
通过学习粤语,学生们不仅能够与祖辈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广府文化的丰富内涵。正如一位广州的11岁“讲古大王”所说:“文化是活的,只有一代代传下去才能一直发光。” 这种文化传承的意识正在玉林新世纪小学的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粤语进校园的意义重大,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家课程方案对学校课时有明确规定,与课时课程无关的内容难以进入正式课堂。此外,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缺乏也是制约因素。
然而,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开始重视方言保护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在回复网友建议时表示,将“推动‘小手拉大手说好普通话,大手拉小手学会多种方言’等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掌握多种语言。
玉林新世纪小学的粤语进校园活动,为广西乃至全国的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随着越来越多学校的加入和推广,粤语文化的传承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的基石。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地方语言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玉林新世纪小学的实践表明,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完全可以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好、传承好地方语言文化,让年轻一代既能面向世界,也能扎根传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