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西大同四中门口,一个女生在校门口买吃的,却连人带车被副校长拦下,车钥匙被一把夺走,只留下一句冰冷的:“看我给不给你。”
经调查,这位女生在购买淀粉肠时,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南校门学生出行通道上,当时正值放学人流高峰,为避免造成拥堵,影响其他同学出行,当值副校长对其进行劝离未果,随即拔下该同学车钥匙,引发双方争执。
事件迅速发酵,校方随后发布了“高度成熟”的通报:学生停车不当,副校长处置不当,双方已互相谅解,钥匙已归还。
钥匙背后:是“微权力”的任性,还是教育的失格?
让我们剥开学校通报中“双方均有不当行为”的和稀泥外衣,直视核心问题。
权力的越界:劝离是职责,拔钥匙是侵权。
维持校园门口秩序,是学校的职责,副校长劝离乱停车辆,完全正确。但当劝离无效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是记录、是后续教育、是依规处理。而直接动手拿走学生的私人财物,尤其是涉及身家安全的家门钥匙,这已经超出了管理的边界,涉嫌侵犯公民的财产权。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粗暴的权力示威:你不听我的,我就有能力“制裁”你。
角色的错位:教育者还是“执法者”?
副校长,本应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但在那一刻,他展现的不是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而是一种类似于“街头管理”的粗暴。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明事理、知对错。而“拔钥匙”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是“权力即真理”,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一种赤裸裸的“驯服”。
那句“看我给不给你”,是傲慢的真心话。
这句话之所以刺耳,是因为它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种戏弄感和掌控感。它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展示权威:“我给不给你,什么时候给你,取决于我的心情,而不是你的权利。” 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引发公众强烈反感的直接导火索。每一个在生活、职场中感受过“微小权力”傲慢的人,都能瞬间与那个女生共情。
我们为何愤怒?因为我们都可能是那个“买淀粉肠的女生”
这件事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它击中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痛点:我们对“微权力”任性的深切厌恶。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一个态度蛮横的保安,一个刻意刁难的办事员,一个不通人情的物业管理员……他们手中掌握着微不足道的权力,却能在某个瞬间,让你的生活陷入窘境。我们反感这种权力不受制约的感觉,更恐惧这种傲慢会成为常态。
大同四中门口的这一幕,就是一个缩影。当学校——这个本该最讲文明、最重规则的地方,都在上演着“权力压倒权利”的戏码时,怎能不让人心生寒意和愤怒?
归还钥匙容易,但找回丢失的东西很难
事件最终以“互相谅解”告终。学校通报说“当时归还了车钥匙”。是的,物理意义上的钥匙还回去了。但副校长拔走的,真的只是一串钥匙吗?
他拔走的,是学生对师者应有的尊重,是教育应有的温度,是一个年轻个体本应被维护的尊严。
学校的下一步是“加强管理,提升水平”。我们希望,这种“加强”首先应该是加强管理者的法治意识、沟通艺术和人文关怀。真正的管理,是疏堵结合、以理服人;真正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别再让一副车钥匙,锁住了教育的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