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红
当秋风裹着凉意袭来时,我就知道,整理换季衣物的时候到了。
我会习惯性地打开衣柜最上层的储物箱。樟木的清香混着旧衣物的柔软气息扑面而来,像一封封藏着时光印记的信,等着我一一拆启。这是每年换季整理的仪式,于我而言,早已不只是把薄衫收进箱底、将厚衣挂进衣柜那般简单——指尖抚过衣物的纹理,也是在梳理内心缠绕的思绪,为以后的生活腾出一片通透的空间。
最先翻到的是件天蓝色毛衣,领口处还留着毛球。那是女儿上初中时,我特意为她量身定做的。那年深秋,坐在教室的她总说有点冷。也是的,虽然处在北方,但那时的县城教室想装上空调只能是梦想。我选了最柔软的羊毛线,为她织了件毛衣。如今,女儿已在外地上大学,这件毛衣我没舍得扔。每次摸到它,我好像还能看见那个背着书包、裹紧衣服、骑着自行车远去的小小身影。以前整理时,我的心里总绕着些怅然。今年再拿起,倒多了几分释然——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留着这件带着温度的衣物,不过是把珍贵的时光妥帖收藏。
往下翻,一件深灰色西装外套压在箱角,垫肩处有些变形。那是我在东莞一家民办学校当老师时,学校为大家统一定制的工作服。当时,它花费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虽然心疼,但穿上它,的确撑起我工作时的底气。我曾穿西装去学生家家访。敲开门,原本衣着随意、蜷在沙发上的家长立刻起身整理衣襟,收起散落的杂物,还让孩子去倒了杯热水。聊天时,家长眼神专注,语气也更客气。后来我发现,这件西装像无声的“沟通信号灯”,它让家长下意识重视家校沟通,家中环境变整洁了,孩子变得更有礼貌了……它早已不只是件衣服,更成了我和家长间搭建信任的“小小桥梁”。
我把变形的西装垫肩处抚平,拿出衣架挂好。手指再次拂过袖口,粗糙的缝线还带着磨损的痕迹。我曾经站在讲台的日子,似电影画面般在脑海浮现——操场陪学生晨跑,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午休时与个别学生谈心,深夜里灯下备课……正是那些日子里的坚持与沉淀,才让现在的我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它不是该被回避的过去,而是值得珍藏、该被接纳的成长勋章。
衣柜最深处露出一条围巾,那是先生多年前给我买的。他总说我冬天不爱戴围巾,每次出门都絮絮叨叨叮嘱半天。后来日子忙起来,两人间的话少了,这条围巾也被遗忘了。我把它拿出来,围在脖子上。前几天降温,先生把床头的薄被换成厚被,没说一句话,却满是心意。原来,那些被日常琐碎冲淡的温柔,从来都没消失,只是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等着我在某个瞬间重新唤醒。
夕阳透过窗户,我看着眼前清爽的衣柜,心里也像被扫去了积尘,变得通透起来。整理换季衣物,也在整理着生活与内心——把过往的回忆妥帖安放,把当下的情绪轻轻梳理,把被忽略的温暖重新拾起,在这个过程里,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当下的生活温柔相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