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武器这玩意儿,现在越来越像从科幻片里蹦出来的现实货色。各国军方都盯着它,因为它能快速搞定无人机、导弹这些麻烦事儿,还省钱。
说起射程,美国那边吹得挺响,号称能到8000米,日本保守点,就1200米,中国呢?数据不那么透明,但从已知的东西看,可能介于中间甚至更高。
![]()
美国在激光武器上投钱早,成果也多。美军有好几个系统在玩儿,比如AN/SEQ-3激光武器系统,装在驱逐舰上,功率60千瓦以上,能对付无人机和小艇。
官方数据说射程能到8000米,这在太平洋演习里测过,虽然湿度大时会掉到3800米左右,但理想条件下确实能拉这么远。为什么这么远?因为美国追求全球投送能力,海军舰艇需要远距离防护。
拿HELIOS系统来说,它不光烧目标,还能干扰敌方侦察,射程设计上就是为了覆盖大片海域。美军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搞,1973年用飞机装激光拦导弹,积累了不少经验。
现在他们的问题是散热和能源,激光打几发就得歇会儿,遇到无人机群就尴尬。但总体上,美国在这块儿领先,预算大,测试多,射程长是他们的卖点。
日本呢,起步晚,但走得稳。他们的激光系统主要是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弄的,2011年才正式项目启动。
2023年千叶防务展上,展示了10千瓦和20千瓦原型,射程1200米,能在2-3秒内干掉无人机。这距离对日本够用,因为他们本土防御为主,领海窄,1200米刚好护住海岸到近海。
![]()
2022年琉球群岛附近不明无人机事件,自卫队用HELDS系统在1100米外击落,实战验证过。2024年防卫省拨了180亿日元预算,增加40%,打算升级车载版。为什么不追求更远?日本宪法限制进攻性武器,他们专注家门口防护,功率低但启动快,成本小。
零下30度测试时,用耐低温电池,稳定性比美国DE M-SHORAD好,后者在零下10度就容易断电。日本这路子小而精,不跟美国比远,但实用性强。
中国激光武器发展快,实战导向明显。寂静狩猎者系统,2022年沙特边境用它打下13架无人机,最远4200米,在45度高温沙尘暴里还行。功率30-100千瓦,射程按需调,2000米内小目标用10千瓦,4000-6000米大目标上100千瓦。
LW-30系统功率30千瓦,功能模式下能到25公里,拦截无人机群。2025年北京阅兵,LY-1高功率激光武器亮相,装在八轮车上,海军版在071型舰船测试。
为什么射程灵活?中国地形复杂,高原、低压环境都测过,性能稳。出口沙特追加订单,也门边境实战拦截36架无人机。
相比美国,中国不死磕极限射程,而是强调适应性和连续输出,不用频繁充电。俄罗斯用寂静狩猎者在乌克兰打无人机,射程3.7公里硬杀伤,6.2公里软干扰。伊朗也部署类似系统,范围4公里。中国这块儿数据不全公开,但从实战看,射程在4000-25000米间浮动,取决于功率和模式。
差距大吗?美国8000米是实验室理想值,实战打折;日本1200米实用但短;中国寂静狩猎者4200米,LW-30更高。为什么这样?美国全球霸权,需要远射;日本岛国防御,够用就好;中国务实,结合地形和需求,出口还赚口碑。
技术上,美国早起步,但中国后来居上,GaN芯片等半导体领先,功率密度高。全球看,18国有激光武器,美国和中国最先进。
![]()
这差距影响啥?无人机时代,激光是克星,低成本拦截。美国在太平洋部署HELIOS,针对中国无人机群;日本升级系统,防近海入侵;中国出口寂静狩猎者,帮沙特伊朗守空。
未来,射程不是唯一,稳定性、能源效率更关键。美国瓶颈是散热,日本储备浅,中国灵活性强。军备竞赛加速,谁先解决环境干扰,谁占上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