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末,一个意大利人翻遍各种航海资料,坚信地球是个小圆球——他判断,从欧洲向西航行到东方,比绕道非洲更近。这个如今看来天真得可爱的想法,在当时可是被众多学者嗤之以鼻的。
但正是这个基于错误计算的信念,支撑着哥伦布带领三艘小船驶入未知的海洋。
航行了三十多天,眼前除了蓝色,还是蓝色。船员们从窃窃私语到公开反抗,恐惧在狭窄的甲板上蔓延。直到1942年10月12日凌晨,瞭望台终于传来一声惊呼:“陆地!”
![]()
哥伦布至死都坚信他到达的是印度东部。他错了,却意外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
人类历史上,这样因“错误”而催生的伟大发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中世纪欧洲有个传说:非洲某处,存在着一位富可敌国、权力无边的基督徒国王——祭司王约翰。这个传说激励了无数探险家踏上寻找之路。
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就派了佩罗·达·科维利亚去寻找这个传说中的王国。科维利亚千辛万苦到达东非,祭司王约翰没找到,却详细探查了非洲东海岸的贸易路线和城市,为后来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航路提供了关键信息。
一个虚构的国王,意外促成了东西方航线的连接。
更不用说那些为了寻找“青春之泉”而在佛罗里达荒野中挣扎的西班牙人,或者坚信能找到通往中国内陆河流而探索了整个密西西比河的法国探险家。他们最初的目标听起来像是童话,他们的地理概念错得离谱,但他们每一步的“错误”,都在一点一点揭开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伟大的发现,都始于错误?
想象一下,如果哥伦布当时就知道美洲大陆横亘在他和亚洲之间,他还有勇气启航吗?很可能没有。那片未知的海洋,加上可能存在的“短暂航程”,才给了他穿越恐怖的“黑暗之海”的勇气。
错误,在这里不是障碍,反而成了勇气的源泉。
这些探险家的“错误”,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偏差。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个人愿望和时代局限去理解世界,不可避免会产生误解。但正是这些特定的误解,让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曾指出,许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有类似的认知偏差——他们往往高估自己成功的几率,低估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所有真相,很多人根本不会开始。
这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启示:在某些领域,不完全的认知甚至错误的信念,反而可能是创新的催化剂。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错误都值得赞美。在医学、工程等需要精确度的领域,错误可能是灾难性的。但在探索未知、开拓创新的前沿,当我们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领域时,那种完全基于现有证据的“理性”决策,反而可能成为思维的牢笼。
回到我们平凡人的生活。我们是否也经常被“正确”的认知所限制?
那个觉得自己不够格而不敢申请理想工作的求职者;那个因为担心失败而不敢启动新项目的职场人;那个因为“现实点”的劝告而放弃不切实际梦想的朋友——我们是不是太执着于“正确”的评估,而失去了探险家的勇气?
或许,我们需要偶尔允许自己拥有一些“美丽误解”:相信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强大,认为目标比现实更接近,看待困难比它们实际更轻微。
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战略性的乐观。在创新的道路上,这种基于错误的信念,往往能带我们穿越那些理性思考可能会避免的未知海域,最终抵达意想不到的新大陆。
下一次当你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时,不妨想想哥伦布。他带着错误的地图,驶向不可能的目的地,最终发现了全新的大陆。
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需要一点探险家的“错误”,来打破自我设定的边界,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可能性。毕竟,如果哥伦布当年“理智”地待在家里,今天的美洲又会是什么模样?
你的“美洲新大陆”,可能就隐藏在你当前某个“错误”的认知背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