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骆驼奶能降三高、治疗糖尿病,甚至防癌抗癌?被称作“奶中黄金”的骆驼奶,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但骗子们却无视事实,每到天气转冷,正是冲饮热奶粉的时节,他们便伪装成养生专家,向老年人大肆宣扬骆驼奶的“神奇好处”。
![]()
铺垫之后,他们便转手兜售不含一滴骆驼奶的“驼奶粉”,利用银发老人对养生的执念,赚得盆满钵满。
这门生意不容小觑——相比理疗床、电疗仪等高价产品,奶粉价格更为“亲民”,许多老年人抱着“试试”的心态轻易“入坑”。不信你看看父母家中,或许还放着没喝完的骆驼奶粉。
若真是纯正驼奶,确实具有一定养生价值,但残酷的事实是:市面上九成驼奶粉都是假货。要知道,我国骆驼奶产量极其有限,每年总产量不足4万吨,市面上真驼奶的占比还不到一成。
这些商家兜售的所谓“驼奶粉”,实则是调制乳粉或固体饮料。
某电商平台一款月销130多万单、销售额高达9000多万元的骆驼奶粉,经检测后发现,其中驼奶粉占比仅为0.03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包装上写着“骆驼乳”,成分表中却全是燕麦粉和大豆蛋白粉。
在陕西乾县、富平等地,这类代工厂遍地开花,它们提供从包装设计、配方调整到生产罐装的“一站式服务”:客户只需提供一个品牌名,驼奶含量便可随意定制。
![]()
代工厂负责人直言:“供货价55元的产品,驼奶含量只有40%;要达到70%的标准含量,成本得130元。但客户根本不在乎,反正外包装都一样,喝也喝不出来。”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过是冰山一角。
前段时间破获的一起特大养老诈骗案,揭开了假驼奶产业的黑暗真相:成本仅4元的固体饮料,换个包装便以130元的价格售出,最终导致6万多名老人被骗600多万元。
说来也颇为荒诞,案件主谋是两名河南老板——因经营餐厅不善亏损后,便想着“赚快钱”,盯上了银发经济这个巨大市场,结果越做越大,单瓶毛利率超过3000%,还不愁销路。
![]()
可老人们为了养生买来的“驼奶”,却成了伤害身体的源头。
话说回来,能上架销售的驼奶产品,多少还含有一些驼奶成分,而这类“三无产品”又是如何精准卖给老人的?
通过打电话推销、限时抢购、炒作养生痛点等手段,让老人忍不住疯狂下单。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骗子的手法还在不断升级,他们开始玩转“私域流量”,套路大致分三步:
第一步,公域直播“钓鱼”——主播直播讲解养生知识,强调“纯公益不卖货”,评论区里一堆“托”刷“感恩老师”“马上下播”,随后画风一转,引导观众进群“免费领取养生资料”。
第二步,私域群“洗脑”——进群后,每天听课就能领红包,连续洗脑一个月后,开始“科普”驼奶的“神奇功效”。
![]()
第三步,精准“收割”——筛选出“高质量客户”,拉入小群,派“指导老师”定期跟踪,直到榨干老人最后一分钱,或因子女介入才罢休。
这些直播都在私域进行,无回放、无订单记录,链接还会限时删除,监管部门想追查都找不到证据。
这是一套成熟的“转化漏斗”模型。老人们被骗,并非因为“笨”——中国银发经济规模预计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容易滋生骗局的“泥潭”。
老人们年纪大了,自然注重养生,却因信息来源有限,对现代营销手段缺乏辨别能力,加上骗子们每天“嘘寒问暖”,便忍不住打开了钱包。
但这不是父母的错,他们那代人经历过物质匮乏,对健康有着近乎执念的渴望,骗子们正是精准抓住了这个软肋,用“关心”包装贪婪,用“科学”伪装欺诈。
我们能做的,是成为父母和骗子之间的那道“防火墙”,从把这条信息转给家里人开始——在这场针对老年人的“收割战”中,每多一个人知道真相和套路,骗子就少一分得逞的机会。
真正的健康,从来来自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遵医嘱用药,而非任何“神奇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