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貂皮大衣用水洗,洗坏了还退货,这谁能忍?
近日,女店主卖出一件价值2000元的貂皮大衣,并且明确向顾客说明衣服不能水洗,可没想到的是,女子收到貂皮大衣后直接将衣服丢进洗衣机,导致衣服缩水直接报废。
如今后续来了,女店主驱车300里讨要说法,卖家身份被扒,警方介入。
![]()
参考图片
憋屈卖家
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憋屈。
主角是一位在济南开了十多年服装网店的王女士,经验老道,按理说见过的风浪不少。
可这次,她栽在了一件价值2000块的貂皮大衣上,而且栽得莫名其妙。
这笔订单发生在10月21日,买家是济宁嘉祥县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吕姓女子,还是个“宝妈”。
交易过程起初顺风顺水,王女士这边,发货前特意录了视频,画面里的大衣皮毛蓬松,吊牌完整,品相堪称完美。
![]()
10月24日,买家签收。
没过多久,客服还收到了她的评价,表示挺合身,一个字都没提不满。王女士心想,这单生意稳了。
谁能想到,反转来得如此突然。
五天后的10月29日,后台叮咚一声,买家发起了退货申请。
王女士起初没多想,以为就是常规的“七天无理由”,毕竟做电商的,谁没遇到过退货呢。
她爽快地点了同意,等着衣服回来。
![]()
可当退货的包裹打开时,王女士傻眼了。
箱子里躺着的哪里还是那件蓬松柔软的貂皮大衣?皮质变得像塑料一样僵硬,完全失去了弹性,内衬上还有白花花的、疑似洗衣粉的残留物。
更关键的是,吊牌也没了。
这衣服算是彻底废了,王女士把衣服拿给专业人士看,结论是这件皮草被水洗过。
![]()
皮草含有蛋白质纤维,是绝对不能碰水的,一旦下水,毛鳞片闭合,皮质硬化,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神仙也救不回来。
这件价值2000元的大衣,别说二次销售了,连块抹布都不如!
![]()
驱车300里,警方介入
王女士的第一反应是沟通,她并不想小题大做,毕竟做网店这么多年,她见过太多误会。
有人拍错尺码,也有人因为快递破损而误会卖家。
她拿起电话,语气平和地询问对方:“您是不是不小心洗过衣服了?”
买家却一口否认,声称“收到的时候就这样”。
王女士听出语气里那份理直气壮,心里十分不舒服。
![]()
为了确认,她又追问了几句,结果对方的说法开始前后矛盾,一会儿说“衣服本来就脏”,一会儿又说“我只试穿了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急转直下。
电话无人接听,微信被拉黑,沟通的渠道彻底断了。
王女士这才明白,自己恐怕碰上了“职业退货党”。
![]()
这些人钻的,就是电商平台规则的空子。
所谓“七天无理由退货”,本意是让消费者放心购物:东西不合适、不喜欢都能退,这曾是电商建立信任体系的重要支撑。
但随着“极速退款”机制的推出,平衡被打破了,平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选择在买家提交退货申请后立即退款,钱几乎秒到买家账户。
卖家还没等到货退回来,钱已经没了。
等货一到,往往就成了“破的”“脏的”甚至“假货调包”的残次品。
![]()
王女士回忆起那天拆开退回包裹的瞬间,衣服上残留着明显的洗涤痕迹,吊牌也被剪掉,包装被随意塞回盒子里。
她拍照上传证据、联系客服说明情况,却被告知“系统自动退款,需进一步核实”。
那一刻,她真正感受到了平台规则的失衡:明明是受害者,却要举证、等待、上诉,而那位买家早已携款而去。
她说:“平台的初衷是好的,可有些人把信任当成漏洞。规则如果没有底线保护,伤的终究是老实做生意的人。”
这次事件中,这位买家就是这么操作的,先正常签收表示满意,麻痹卖家。
![]()
然后在“七天无"理由”期限的最后关头申请退货,再把一件已经损坏的商品寄回,钱到手,人消失。
面对人财两空的局面,王女士唯一的希望就是平台仲裁。
她把自己能拿出的所有证据都整理好,提交了上去。
这里面有发货前证明大衣完好的视频,有退货开箱时全程录下的监控录像,还有损坏前后状态的清晰对比图。
她觉得,这套证据链条已经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平台没理由不主持公道。
![]()
可是,她等来的,是平台冰冷的系统通知,申诉被驳回,理由是“证据不足以证明买家责任”。
王女士不服,再次申诉,提交了更详尽的说明。
结果,第二次驳回,理由一字不改。
平台最终的判决,是依据规则将2000元货款退给了买家。
这个结果让王女士彻底懵了,她想不通,如果连发货视频、开箱视频、实物损坏都不能算证据,那到底什么才算证据?
这件事传到网上,很多网友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这都算证据不足,是想让卖家在快递盒里装个摄像头全程直播吗?”
![]()
平台的机械裁决,和卖家提供的确凿证据形成了强烈的讽刺。
这不仅仅是2000块钱的事,更摧毁了一个十年老店主对平台公正性的最后一点信任。
电话不通,平台不管,王女士被逼到了墙角。
她后来对记者说,自己就是“不蒸馒头争口气”,咽不下这口恶气。
11月1日,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她关掉店门,开上车,从济南出发,驱车近300公里,直奔买家所在的济宁市嘉祥县麒祥景苑小区。
因为不知道具体门牌号,她甚至先去了当地的萌山派出所求助。
民警的答复很无奈,他们将此事定性为“经济纠纷”,表示公安机关无法强制介入,最多只能帮忙进行人道主义协调。
在联系买家时,对方以“在家奶孩子”为由,拒绝出面沟通。
![]()
所有官方和常规渠道都走不通了,于是,小区里上演了堪称魔幻的一幕。
王女士拿着一个扩音喇叭,开始在小区里循环喊话。
她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提到了买家的姓氏、二十多岁的年龄,以及“宝妈”的身份。
![]()
舆论瞬间炸裂,迅速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拍手称快,认为王女士是“被逼无奈的英雄”,她的行为虽然极端,但却是弱者在维权无门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反击。
“我支持卖家因为现在生意很难做,买家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吊牌未取不影响二次销售情况下退货,水洗后皮质确实会变硬皮草就报废了!”
“不知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中,我更加支持卖家。买卖双方都应该讲诚信,不只是商家的事情,买家也应该讲诚信。卖家报警处理,买家就应该出面解决,不敢出来,明显是心虚!”
![]()
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行为已经“越界”,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和噪音扰民,属于以错制错。
“再怎么不对,都不应该跑到人家家里,万一双方见面,发生争吵,很容易出事情!”
“这对于小区其他住户来说,妥妥扰民啊!虽然才七点多,但家里有小宝宝的,会吓着孩子的!”
很快,买家以“侵犯隐私”为由向平台投诉,王女士发布的维权视频被下架。
她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删除了含有对方个人信息的原视频,换上了打码版本。
![]()
笔者认为
买家虽然拿回了2000块钱,却在当地被扒了个底朝天,被网友们形容为遭遇了“社会性死亡”。
而卖家王女士,耗费了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身心俱疲,至今仍在准备材料,打算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把这场战争延续下去。
貂皮大衣事件敲响了警钟,电商平台不能只做“流量的裁判”,更要做“公平的守护者”。
如果平台继续缺位,不能在复杂的个案中引入更人性化、更负责任的判断机制,那么,类似的“喇叭喊话”式维权,恐怕不会是最后一次。
![]()
参考信源
极目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