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亲自来中国报喜,中俄“去美化大业”终于有了巨大战果。
俄总理米舒斯京已经抵达中国,并与中方举行了小范围会谈。关于他此行,人们难免会将之与中美刚刚的接触联系起来。
米舒斯京在会谈里说得很明确:中国早就是俄罗斯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更关键的是,美元和欧元在中俄贸易结算里的份额,已经降到了 “统计误差” 的水平。这话可得好好琢磨,“统计误差” 说白了就是占比极低,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跟没用到这两种货币差不多。要知道放在几年前,全球贸易里美元欧元还是绝对的 “硬通货”,中俄这么大体量的双边贸易能把它们挤出局,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变化。
能有这成果,根本上是因为中俄合作的底子够厚。中国已经连续 14 年稳坐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24 年两国贸易额直接冲到了 2448 亿美元,比上年还涨了不少,提前就完成了元首定下的合作目标。而且这贸易结构特别互补,俄罗斯往中国运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能源,2024 年光石油就卖了 1.085 亿吨,占对华出口近五成,天然气也通过 “西伯利亚力量” 管道送了 310 亿立方米过来;中国则给俄罗斯输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去年机械设备出口还涨了 8%,车辆出口涨了 13%,双方谁也离不开谁。
![]()
基础牢了,去美元化才能顺理成章地推进。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自从西方对俄实施金融制裁、冻结其美元资产后,俄罗斯就下定决心要摆脱对西方货币的依赖,而中国一直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边需求刚好对上了。现在再看具体领域,简直是全面开花:俄气公司和中石油早就约定好,天然气供应用卢布和人民币各占一半的比例结算,今年 “西伯利亚力量” 管道输气量还打算提到 380 亿立方米的满负荷状态,这可是中俄贸易的 “压舱石”,连这块都不用美元了,其他领域更不用说。
![]()
农业贸易里也是一样,2024 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小麦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了中国主要的小麦来源国,这些粮食交易全是用本币结算的。还有木材、铜镍矿产这些大宗商品,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金额加起来好几千亿,结算时也见不到美元欧元的影子。彭博社之前就报道过,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结算里的比例都到 99.6% 了,俄都成了第一个全用人民币做进出口贸易的国家,中俄之间的结算自然更彻底。
![]()
更关键的是,这事儿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实打实的机制保障。这次米舒斯京来,就是和李强总理主持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双方还签了联合公报,见证了海关、卫星导航这些领域的合作文件。之前两国早就定了《2030 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从能源、农业到数字贸易、北极航道合作,全有明确部署。就像专家说的,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关系,才撑得起去美元化这样的大动作。
现在这成果一出来,意义可太大了。对俄罗斯来说,不用美元欧元,就再也不怕西方动不动就搞金融制裁、冻结资产,贸易安全稳稳的;对中国来说,人民币在这么大规模的双边贸易里站稳脚跟,国际化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而且这可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中俄这么做等于给全球其他国家打了个样 —— 原来贸易结算不一定非得看美元脸色,本币结算一样靠谱。
![]()
米舒斯京说中俄关系现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话一点不假。从海参崴港口对中国开放搞国内贸易转运,到中吉乌铁路顺利开工,再到欧亚经济联盟和 “一带一路” 对接,双方合作越走越深,去美元化只是其中一个缩影。现在西方还在搞阵营对抗,中俄却用实际行动证明,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才是硬道理。
![]()
所以说米舒斯京这次来报喜,报的不只是一个结算数据的变化,更是中俄 “去美化大业” 的阶段性胜利。这背后是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是各领域合作的扎实积累,更是对西方霸权的有力回应。接下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落地,美元欧元在中俄贸易里的存在感只会越来越弱,而这种基于本币结算的合作模式,说不定还会被更多国家借鉴,全球贸易格局都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