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心理咨询不是妥协,而是对自己的负责与自豪|青岛心理咨询机构助你打破偏见
和朋友聊天时提起到心理咨询,十个人里有八个会下意识压低声音;朋友圈分享健身打卡获赞无数,可要说“今天去做了心理咨询”,大概率会收到一堆试探“你没事吧”的私信。这种偷偷摸摸的默契,藏着我们对心理咨询最根深蒂固的偏见:它就像是“心理出问题”的证据,是“撑不下去”的妥协,或者是件拿不上台面的事。可很少有人想过,当我们把心理咨询和“羞愧”画上等号时,其实是误解了它最本质的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心理咨询从来不是认输的代名词。就像我们会定期给身体做体检,会在感冒时吃药,心理咨询本质上是给心灵做保养,是主动关照自己的智慧选择。青岛抑郁焦虑咨询中心咨询师的笔记里,有一句显眼的语句:“敢于求助的勇气,比硬扛的固执更可贵”,这恰恰点破了心理咨询的真正内核,因为它不是妥协,而是对自己的负责。
大众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大多源于“求助=软弱”的错误认知。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们总倾向于通过“不求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忽略了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各类来访者中:有人在婚姻里冷战了三年,宁愿夜夜失眠也不肯跟人倾诉,觉得去做咨询就是承认自己经营不好婚姻;有人职场上被PUA了半年,哪怕出现心悸、脱发的症状,也坚持“扛过去就好了”,把心理咨询当成所谓丢人的退路。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拒绝求助的心态,反而违背了人类的生存本能。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原始社会的人类正是通过互相协作、主动求助,才得以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可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却把“求助”包装成了“软弱”,把“咬牙”当成了“坚强”。青岛抑郁焦虑咨询中心的曾经有位来访者,父亲去世后她独自撑了五年,从不在家人面前哭,直到某次给父亲整理遗物时看到旧照片崩溃,才被家人劝来咨询。当咨询师说“你可以不用一直那么坚强”时,她愣了很久才说:“我一直以为,求助就是给别人添麻烦。”
心理咨询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帮你重新认识自己。有位企业高管在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做了八次咨询,他没有所谓的心理疾病,只是觉得自己总在刻意讨好他人,哪怕明明不认同下属的方案,也说不出反对的话。咨询师没有授意他如何拒绝别人,而是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他看到讨好背后的心理需求“小时候只有顺从父母,才能得到肯定”。当他看清这一点后,自然学会了温和而坚定地表达立场。
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正是心理咨询最珍贵的部分。它不像吃药那样立竿见影,却能帮你找到内心的“根”。青岛抑郁焦虑咨询中心曾接待过一位高三学生,他成绩优异却总在考前失眠,父母带他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查出问题。咨询中才发现,他害怕考不好让父母失望,因为小时候妈妈说“只有你考上好大学,我们才对得起你”。咨询师没有给他“失眠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家庭系统排列”让他看到,父母的期望只是他们的想法,不代表他的价值。后来他虽然依然会紧张,但却再没失眠过,因为他明白了“我的价值不是成绩定义的”。
我们总愿意为身体投资,买昂贵的保健品、健身卡,却对心灵的需求格外吝啬。其实心理咨询和健身没什么区别,健身是为了让身体更有力量,心理咨询是为了让心灵更有韧性。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候诊区里,有位来访者在留言本上写:“以前觉得来做咨询是妥协,现在才知道,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和自己的心灵好好相处。那些悄悄走进咨询室的人不是软弱,而是比别人更早意识到:心灵和身体一样,需要被关照、被呵护。当你不再把心理咨询当成“羞愧的事”,不再把求助当成“妥协的选择”,就会发现,这种主动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自豪的勇气。
就像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常说的:“从来没有完美的心灵,只有愿意用心经营的人。”去做心理咨询不是认输,而是带着勇气与自己和解,这种对自己负责的样子,真的很值得自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