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有人正试图偷走这片芯片。今天上午,国家安全部通报了两起关乎粮食安全的间谍案件,揭开了境外势力伸向我国农田的黑手。
一起是某国领事馆人员以“农业考察”为幌子,跑到我国重要农业产区,违规探查搜集农作物产量和储备情况。
另一起是境内人员朱某某被境外间谍机关收买,非法出口我国严令禁止出境的亲本种子。
这些看似普通的农田活动,背后隐藏着危及国家安全的阴谋。
![]()
粮食领域的间谍行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猖獗。国家安全部披露,近期破获的两起粮食安全领域案件手法各异,却都直指我国农业核心利益。
某国领馆人员组建了一支由农业、生物专业人士构成的调查团队,先后多次深入我国某省重要农业产区。他们以“走访调查”为名,行违规探查之实,专门搜集我国特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储备数据。
这些人员反侦察意识极强,往返不同粮食产区时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在田间调查时多选择乡间小路行进,专门在田地旁临时停靠。
另一案例更为严重。
境外间谍机关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饵,与境内人员朱某某及其公司建立所谓“合作”关系,以“合作制种”名义长期购买亲本种子。
亲本种子是第一代用于杂交实验的种子,是我国严禁向外出售的农业资源。
![]()
为何亲本种子如此重要?答案藏在它的基因里。
亲本种子承载着高产、抗病等核心遗传信息,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粮食产能和种业竞争力。我国杂交水稻技术领先世界,使水稻年增产超千万吨,而这背后离不开亲本种子的贡献。
一旦这些核心技术外泄,将导致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定价权受损,甚至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国安部文章明确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已经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
这些粮食间谍的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境外情报机关长期战略的一部分。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
以朱某某案件为例,他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仍铤而走险,通过将亲本种子混放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箱里面,企图规避监管。这种有组织的窃密行为,绝非普通商业间谍活动,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战略行动。
国家安全机关指出,某国间谍情报机关始终对我国粮食数据和种质资源虎视眈眈,在我国内非法搜集亲本种子。
![]()
国际上不乏种子战争的前车之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上世纪90年代,阿根廷在美国压力下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商业化种植。
孟山都先免费提供种子,待农民依赖后便收取高额专利费,最终控制阿根廷90%的大豆种子市场。从“土地的主人”到“种子的奴隶”,阿根廷农民的遭遇警示我们:控制种子就等于控制一个国家的农业命脉。
我国2004年也曾吃过大亏。当时四大粮商联手炒作大豆价格,中国企业高位接盘后价格崩盘,导致80%的本土榨油企业被外资收购,大豆产业几乎全军覆没。这些惨痛教训让我们更加清醒。
![]()
面对粮食安全领域的间谍行为,我们需要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国家安全机关提示广大公民,如发现危害粮食安全的可疑线索,请立即举报。
国家设立了12339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方便公民及时报告可疑情况。保障粮食安全,守护种质资源,是国家安全机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职责。
国家安全机关承诺与有关部门一道,依法防范、打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在我粮食安全领域的窃密活动。这些措施旨在重拳出击斩断境外伸向我国种质资源的窃密“黑手”。
![]()
朱某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余17名涉案对象也受到不同程度行政处罚。那些外国领馆人员也依法受到处置。
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未结束。
今天的中国,用世界上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种子,更是14亿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