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〡萍静的萍
首发〡萍语文
编剧古二为了《繁花》的编剧署名权,选择了蚍蜉撼树,他公开了导演王家卫和编剧秦雯等人的重磅录音,这令王家卫的墨镜碎得响亮。春去秋来,又一个大师轰然倒塌。
那些发生在娱乐圈的隐秘故事,鸡零狗碎缠绕不清,没眼看。但,正是王家卫的塌房,让人又勾起一段颇具讽刺意味的陈年往事:2016年,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上映后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跌至4.1分,网友纷纷吐槽。在一片批评浪潮中,王家卫勇立潮头,在微博发文:“摆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欢。”随后,半个娱乐圈明星纷纷转发,齐声附和“我也喜欢”,好一个场面热闹的人情剧场。
王家卫微博下面的“我也喜欢”,不排除也有认真观影后的真心喜欢,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跟帖而跟帖。
然而,在这片和谐声浪中,唯独一个名叫王传君的演员发帖表态:我不喜欢。他的不喜欢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演艺圈的皇帝新装。有人提醒王传君“这样不好”,他回复: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好在哪里?
后来,王家卫拍《繁花》时起用了很多上海籍演员,果然未用王传君。在人人争相献媚的娱乐圈,王传君保持了可贵的独立,也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
九年以后,如果不是王家卫的滤镜破碎,没有人会再度提起王传君的风骨。
好喜欢他的“我不喜欢”,喜欢才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那是孩提时代才有的权利。一首《水手》写尽了长大以后、人在江湖的堕落——如今的我,生活好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人生百味,本来应该可咸可甜,如果连喜不喜欢都要跟风,就成了乌合之众。《乌合之众》中有一段:一个人到了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可悲的是,这种献媚式“跟贴”不只发生在演艺圈。
有位美术老师讲过一件往事:在美院的课堂上,老师拿出自己的画作,故作谦虚状,请同学们点评。那幅画赢得全班的一致赞美,连“冠绝古今”的大词都用上了,唯独她没有叫好,而是真心诚意给老师提了小意见。
老师听了,笑而不语。但是,从此便故意冷落她,一直到毕业。这位老师哪里是让学生点评,他想听的只是赞词,如同王家卫微博下密密麻麻的跟帖。
这个世界太虚伪,所以需要更多真情流露的王传君,不喜欢就说不喜欢。当更多的人保持独立,恪守真诚,王家卫们就不得不摘下虚伪的墨镜。
今夜月白风清,王传君,我敬你。
如果你累了
请关注我的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抄袭、洗稿、转音频、转视频,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