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小时候去过露天军事技术博物馆的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却灼热的遗憾。看着坦克、装甲运兵车、导弹发射架——这些强大又神秘的机器。你多想爬进去,摸摸操纵杆,想象自己是坦克手。可惜——舱门被焊得死死的,门也打不开。只能站在外面对着这庞然大物胡思乱想。从电影里我们知道,里面一定很精彩。但亲眼见到?几乎从没机会。
![]()
注意!作者绝不鼓励模仿所见行为,并强烈不建议前往类似场所。
一个这样的傍晚,太阳已经西斜,但热得跟中午一样,作者和朋友在展品间闲逛。走到2К6“月亮”战术导弹系统的发射车——2П16前面时,发现舱门竟然是开的。不是没焊死,而是完全掀开的。瞬间决定——爬进去!热?管他呢,里面才有趣!我们用力把沉重的舱盖再推开一点,钻进了机器的肚子里。
技术小知识:
2П16是一款自行式发射车,基于PT-76水陆坦克底盘研制,用于发射2К6“月亮”导弹系统。
![]()
波兰军队某部在战术演习中使用的2К6“月亮”战术火箭系统,推测摄于1960年代。
- 回转平台,尾部带支脚,前部带垂直瞄准驱动装置。
- 乘员5人。
- 无导弹时整车质量略超15吨。
机动性能:
- 公路最高速度:40公里/小时
- 越野速度:16–18公里/小时
武器与射程:
- 3Р9火箭弹:射程达45公里
- 3Р10火箭弹:射程达32公里
2К6“月亮”系统组成:
- 2П16自行发射车,携3Р9或3Р10导弹
- 一辆可运载两枚备用导弹的运输车
- 一台用于导弹转载的自行式起重机
研发与生产:
- 由221号特种设计局(СКБ-221)研制
- 1959–1964年间在伏尔加格勒“巴里卡德”工厂生产
![]()
作者前面提到那股热劲儿可不是白提的。作者刚钻进去,舱盖就“咚”地落下(谢天谢地没完全合上),瞬间就明白:这不是进了车,是进了桑拿房,还带履带。空气凝固,金属被太阳烤了一整天,烫得能煎蛋。汗从额头哗哗往下淌,呼吸都困难。但探索欲比命还硬。
![]()
本来脑补的是史诗级画面:一排排开关、仪表盘、屏幕(当然是按现代标准),随时能发射火箭。现实?更简单,也更脏。
![]()
发动机。在,真在!保存得还行,不是崭新——有锈、有油渍,但没被拆光。坚硬的铁疙瘩,是这个小世界的核心。
仪表盘。也在。就在驾驶员“前挡风”那儿。刻度盘、指针、几根手柄、操纵杆。全是灰尘和锈,油漆剥落。很难想象它曾被操作员的手点亮。
其他?光秃秃的金属、支撑梁、橘红色的锈迹。空荡荡的支架,估计早被拆走设备。
![]()
这时作者才反应过来:这就是为什么博物馆里的装备都焊死舱门。不是矫情,是真危险。作者给朋友指仪表盘——“砰!”——额头撞横梁。想转身拍发动机另一面——“哎哟!”——膝盖磕在某个凸起的角上。铁角、杠杆、支架到处都是,专为“迎接”好奇者的软组织而生。空间像罐头盒,伸不开腿。孩子或笨拙的人进来,不受伤才怪。
爬出来时,汗流浃背,膝盖和额头各添一块新淤青。傍晚的空气简直是天堂,比起那台老战车滚烫的铁肚子。
焊死舱门不是任性,是保护。像作者这样的好奇傻瓜,太需要了。可以为进不去而遗憾,但亲身钻过这布满尖角的狭窄迷宫后,你会明白:没别的办法。
![]()
你进过博物馆装备内部吗?焊死的舱门让你烦,还是觉得必须?
谢谢大家关注,咱们下次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