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最近,中美两国罕见地发出一致的撤侨警报,这在竞争激烈的大国博弈中极不寻常。
就在不久前,法国军队才刚刚卷起旗帜,灰溜溜地撤出马里,俄罗斯也因自顾不暇选择收缩。
马里到底是什么情况?大国为何会集体后撤?
![]()
2025 年 10 月的马里,安全警报不断拉响。10 月 24 日,美国国务院在一天内两次更新安全警示,将马里旅行风险升至最高级 4 级,明确 “所有非紧急美国政府人员及家属需立即撤离”,同时暂停所有赴马旅行许可。通告指出,首都巴马科周边武装袭击频次较 9 月激增 300%,通往国际机场的三条主干道已发生 7 起针对外国人的伏击,造成 3 名外籍人员死亡。
![]()
中国的撤侨行动更显紧迫。早在 7 月中资糖厂遇袭后,使馆已发布安全提醒;10 月 31 日,武装组织控制边境口岸切断补给线,使馆正式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此次撤离面临多重难题:巴马科机场单日最大疏散能力仅 500 人,而采金、锂矿领域需撤离的中方人员超 2000 人,三条陆路通道均被 “伊斯兰与穆斯林援助团”(JNIM)封锁。
![]()
使馆协调马里政府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开辟临时通道,沿途设 11 个补给点,配备防弹车与急救包。即便如此,最后一批从古拉米纳锂矿撤离的人员,仍遭遇 3 次路边爆炸,耗时 72 小时才抵达机场。1200 余名中国公民通过包机或中转尼日尔、塞内加尔安全撤离。
两国同步撤侨的背后,是马里的全面危机。德国智库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驻巴马科负责人乌尔夫・莱辛 11 月 2 日分析,巴马科已陷入燃油危机,加油站队伍长达数公里,80% 区域因缺油断电,商店停业、学校停课“民众储备将尽,军政府无力应对,局势随时可能崩溃”。
![]()
中资成目标,战略资产受损
中资企业在马里的遭遇是局势恶化的缩影。5 月 17 日,纳雷纳金矿两名中国员工换班时被绑架,6 月初获释,但绑匪明确要求 “中资撤出矿区”;6 月 23 日,布古尼矿场 5 名中方技术人员遭劫持,企业被迫停产;7 月 12 日,卡伊区中资水泥厂遭纵火,价值千万美元的设备被毁,现场留有 “清除政府势力” 标语。
冲击最大的是赣锋锂业的古拉米纳锂矿。该矿累计投资超 10 亿美元,计划 2026 年量产,是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关键布局。9 月 18 日,JNIM 用自杀式无人机空袭矿区,虽无人员伤亡,但选矿设备被炸毁。安保公司事后透露,两周前已收到 “针对中资锂矿的威胁”,却因协调不畅未处置。极端组织随后发布视频,将中资项目列为 “重点清除目标”,称 “中资是军政府经济支柱,必须摧毁”。
![]()
中资遇袭是武装势力扩张的体现。9 月起,JNIM 系统性袭击燃油车队,控制马里与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的 4 个边境口岸,切断 85% 燃油进口与 70% 粮食通道,还在尼日尔河布水雷阻断航运。联合国马里特派团(MINUSMA)10 月 28 日报告显示,马里北部 70% 国土脱离军政府控制,全年冲突致 1.77 万人死亡,三分之二发生在 2020 年后。
![]()
大国后撤,法国撤军与俄收缩
在马里失控前,美俄欧已陆续退出。法国作为最早介入萨赫勒的西方国家,2024 年底启动撤军,2025 年 9 月 15 日完成撤离。驻马法军从巅峰时 5100 人减至零,遗留的加奥军事基地被武装分子占领,弹药库遭洗劫。法国防部声明仅称 “完成阶段性任务”,但法媒披露,2024-2025 年法军伤亡超 200 人,却未遏制 JNIM,国内厌战情绪迫使撤军。
![]()
俄罗斯的收缩更被动。曾支持马里军政府的瓦格纳集团,2024 年因内部动荡减少存在,2025 年 6 月基本撤出。8 月 12 日,武装分子洗劫瓦格纳基达尔营地,俄制 RPG-7、轻机枪流入 JNIM,后续用于封锁中资矿区。俄外交部 7 月声明仅提 “调整顾问部署”,但驻马使馆人员从 2023 年 45 人减至 11 人。
美国虽未驻军,10 月也战略收缩。10 月 16 日,美国务院宣布将对马援助从每年 1.2 亿美元减至 3000 万美元,取消 11 月 “燧发枪” 军演,仅留 50 名军事顾问。美方官员透露,撤资因 “非军事人员安全无保障”,且美国在中东、乌克兰的投入难以支撑多线布局。
![]()
2020 年政变后的治理崩溃
马里局势崩塌非偶然,是 2020 年政变后治理失效的结果。2020 年 6 月,“6・5 运动” 联盟抗议时任总统凯塔,伊斯兰教长马哈茂德・迪科动员民众,促成 8 月军事政变,上尉阿西米・戈伊塔掌权。
戈伊塔承诺 2022 年 2 月选举,却多次延期。军政府为巩固权力,联合瓦格纳打击叛乱,却被指造成大量平民伤亡,遭国际批评。更致命的是,马里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关系破裂,失去区域援助,只能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军政权合作,效果有限。
![]()
内部矛盾加速崩溃。2020 年参与政变的 5 名上校出现裂痕,国防部长萨迪奥・卡马拉被视为替代者,军政府内耗严重。流亡阿尔及利亚的迪科与 JNIM 勾结,武装分子呼吁迪科回国谈判,形成 “反政府联盟”。JNIM 作为基地组织关联团体,在控制区实施伊斯兰教法,目标建立 “塔利班式政权”。
![]()
美俄欧的后撤留下深刻教训。法国的经历证明,军事介入难解决治理与贫困根源,反而因平民伤亡引发反感,陷入 “越反越恐”;俄罗斯依赖瓦格纳的代理人模式,撤离后权力真空被极端组织填补,暴露短期性缺陷。
中资遇袭揭示经济合作的安全风险。中国在马投资聚焦能源基建,却因当地治理失效被标签化为 “政府延伸”。这提醒跨国企业在高风险地区需完善预警,且经济合作要同步推进民生与治理。
![]()
结语
美国收缩反映全球战略失衡。在中东、乌克兰的投入,让美国无力兼顾萨赫勒,被迫放弃影响力,显示单极霸权在多极化时代的局限。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延恰 11 月 3 日安理会会议指出:“马里危机非军事问题,而是治理、发展与包容的问题,外部力量无法替代本土解决方案。”
截至 11 月 4 日,巴马科燃油危机持续,JNIM 与军政府对峙未缓。中美撤侨近尾声,但中资遗留设备需保护,美俄欧撤离也给萨赫勒安全留下变数。马里的动荡证明,治理失效的土壤上,外部干预难结稳定果实,这是大国此次得到的沉重教训。
参考信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