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智库
10月23日,郑州市卫健委发布工作动态,表示将在市属三级医疗机构逐步推进“全院一张床”试点工作,积极推动该管理模式落地实施。至2026年底,进一步引导并鼓励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该模式。
10月27日,郑州市卫健委在其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解释什么是“全院一张床”。并再次强调,按照规划,到2026年年底,郑州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都要全面推行“全院一张床”模式。
![]()
![]()
2023年10月,河南省卫健委曾推出便民就医七大举措,首次提出医院可依据床位使用状况,试行“全院一张床”模式。郑州市随即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先行先试。
202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郑州市卫健委制定了《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在郑州市公立三级医院中推行。方案围绕床位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患者收治流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绩效考核等5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任务,系统构建起运行和保障机制。
郑州市中心医院便是“先行先试”者之一。
2020年起,该院便开始探索“全院一张床”,如今床位预约系统升级为2.0版。患者在完成院前检查、宣教后,在本科室床位使用率≥95%的前提下,经收治科室医生全面评估,即可由护理单元发起“借床申请”,住院服务中心协调床位。当收治科室空出床位或病人需要转回治疗时,收治科室发出申请,共享科室确认。
郑州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床位资源得以均衡使用,以医院肛肠外科为例,国庆假期29名患者使用共享床位,共享科室床位使用率提高22.2%,患者术前等待床位时间平均缩短0.81天。
郑州市卫健委在文章中表示,“全院一张床”的模式,让患者等床时间变短了,急诊不再“堵车”,床位转得更快,医院运营也更高效。
“全院一张床”并非新事物。近年来,全国各地均有探索。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23年9月起开始实行“全院一张床”。院长(时任副院长)胡聃告诉“医学界智库”,“全院一张床”推动并非易事,起码有三道关要闯:一是护士,二是医生,三是信息化。
尽管床位调配尽可能科学、精细化,但“全院一张床”模式仍然突破了医护的传统认知,涉及改变不同科室的管理习惯。并且,医护端普遍存在“本领恐慌”,面对其他科室的患者,会担心没有能力处理好临床问题。另外,专科护士护理其他科室的患者会存在安全隐患,医院护理的同质化是重点,亦是难点。
“别小看‘全院一张床’这五个字,其背后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进行人员培训,还要实现数据信息化、流程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胡聃说。
除了有无缩短平均入院前等待时间、提升床位使用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医院还要关注是否有降低患者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等更为精细化的指标。
除了担心医疗质量和安全之外,业界也有声音表示,跨科收治意味着医生需要管理的病人数量增加了,而且医生得奔波于不同科室,医疗行业本就压力大,这是否给医生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2014年刚开业时就试行了床位统一管理。据《北青报》报道,该院医生基本认可“医生跟着患者走”的工作模式,也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经测算,2023年,清华长庚医院医生日均住院工作负担为每位执业医师1.31个床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瞭望》报道了海口市人民医院的相关做法。院方表示,让各科室积极接受床位调度,也得益于绩效“指挥棒”:患者跨科住院期间,治疗科室和入住科室医疗组的医疗收入,分别按60%和40%分配;治疗科室跨科收治患者,可以获得每名患者300元的单项奖励;床位调配中心则根据调配患者累计人次,给予调配人员40~100元/人次不等的绩效奖励。
利益分配之外,在医疗风险方面,医院明确治疗科室负全责,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承担借床患者所有诊疗工作,由所在病区的护士负责护理。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院一张床'只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手段而非目的,还有降低平均住院日、预住院制度等多种抓手,医院需要实事求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顾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院一张床”是一件好事,但不见得需要“院院效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