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
市场动态
来源:金融时报
摘要: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被寄予厚望。从长期资金角度看,监管部门正积极推动公募基金改革,引导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至关重要,既是市场稳定器,也是压舱石。近年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其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入,进一步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四季度保险资管和银行理财投资信心指数发布 权益投资信心指数62.59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11月3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官微发布了2025年第四季度保险资产管理和银行理财行业投资信心指数调查结果,其中,总体权益投资信心指数为62.59。本次样本量为166家从事权益投资的保险机构和32家银行理财公司,对国内政策环境(流动性等)、市场风险偏好、A股整体走势等方面信心较强。信心指数是反映保险资产管理和银行理财行业投资信心强弱的先行指标,包括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固定收益投资信心指数、权益投资信心指数三个维度,数值在0至100之间,指数数值越高,表明投资者信心越强。
买买买!险资,持续加仓股市!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今年以来,险资权益投资进入“买买买”模式,持续加仓股市。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三季度末险资重仓A股流通股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9%,持仓市值较上年末增长18%,仅三季度单季,险资重仓A股流通股数量较上季末增长14%。金融股依然是险资投资的压舱石,持仓市值超3000亿元,占比近50%。此外,险资三季度新进重仓个股超300只,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持仓市值超450亿元。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险企投资收益大幅上升,推动业绩创新高。
多家未上市企业背后现险资身影,保险私募股权基金抢占机器人赛道
来源:华夏时报
摘要:随着机器人赛道的火热,险资纷纷布局其中。多家未上市的机器人企业如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背后都有众多险资的身影,且多数险资以间接投资的方式出现,通过参与政府国资主导基金等成为企业的二级至四级股东。险资的这种投资方式既能有效规避一级市场直投的风险,又能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源,精准投资于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同时,险资也在加大对A股人工智能、芯片等板块的投资力度,并成为内地赴港IPO的半导体、芯片企业的基石投资者。
又见险资扫货,利安人寿豪掷3亿买入无锡银行
来源:蓝鲸财经
摘要:利安人寿斥资3亿元买入无锡银行,成为其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长3.87%;归母净利润18.33亿元,同比增长3.78%。但其盈利结构存在隐忧,利息净收入增长依赖利息支出减少,非息收入过分依赖投资收益,中间业务收入下降。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齐升,拨备覆盖率下降。北向资金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而利安人寿的接盘动机引发市场猜测。
险资三季度A股调仓动向:一手加码“压舱石”银行股,一手增配科技股要收益
来源:界面新闻
摘要:2025年三季度,险资在A股市场积极调仓,呈现“两手抓”态势。一方面,险资大幅增持银行股,将其作为“压舱石”,如邮储银行、南京银行等获重点加仓,尽管银行板块三季度整体回调,但险资持有银行股的市值仍增加超64亿元。另一方面,险资增配科技股,电子行业持仓市值增长近118亿元,计算机行业增持个股数量最多,如东山精密、环旭电子、汉得信息等受青睐。此外,险资还减持了公共事业、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行业。整体来看,险资通过这种“一手成长一手现金流”的哑铃型策略,在追求稳健收益的同时,也积极把握科技股带来的超额收益机会。
险资三季度大幅加仓A股,投资收益助推业绩创新高
来源:环球网
摘要:在2025年三季度,险资大幅加仓A股,推动投资收益增长,进而助推险企业绩创新高。具体来看,险资对A股的投资规模显著增加,加仓幅度创下近年来新高。这一策略得益于A股市场的稳定表现和投资价值的提升。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成为险企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推动险企净利润达到新高。同时,险资在投资策略上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升了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险资对A股市场的信心,也显示出险资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影响力。
10月保险加速掘金科技企业 调研次数近600次 生物医药保险、网络安全保险需求“井喷”
来源:财联社
摘要:10月,保险公司加速掘金科技企业,调研次数近600次,生物医药、电子设备制造等科技企业成为重点。随着科技企业保障需求增长,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创新保险产品,如生物医药保险和网络安全保险。生物医药保险需求集中在临床试验阶段,保险公司推出临床试验责任险等创新险种,但面临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挑战。网络安全保险需求也迎来井喷,保险公司通过前置“预核保”服务,为企业提供网络漏洞检测和风险评估,助力企业加固防护。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小企业对网络安全保险的意识和购买力仍较低,保险公司正通过创新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净利4260亿元,已超去年全年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4260.39亿元,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长超三成。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七成。净利高增主要源于投资收益大涨,A股上市险企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平均增长超35%,资本市场回暖、权益资产加仓及新会计准则推动投资收益增长。负债端,新业务价值同比增幅均超三成,银保渠道维持高增长。东吴证券认为,险企负债端、资产端均有改善,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
理财市场“吸金”效应凸显,存款到期重定价为银行负债端“减负”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近期,理财市场吸引力增强,存款到期重定价为银行负债端“减负”。一方面,此前存入的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而当前存款利率下调,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显著提升,促使居民将到期存款转而配置理财产品,推动理财规模走高。另一方面,三季度以来,不少银行活期存款规模增长,占比提高,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有所好转。高息存款重定价叠加存款活化,将带动存量利率加速下行,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为后续货币宽松打开空间。
宏观经济
央行副行长陆磊:运用数字人民币探索跨境支付新方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2025年11月3日,央行副行长陆磊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表示,央行将运用数字人民币探索跨境支付新方案。中国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方面走在前列,已积累丰富经验,并提出“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目前,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投入运营,推出跨境数字支付、区块链服务及数字资产三大平台,旨在解决跨境支付痛点,提升支付效率。同时,央行还计划推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合作,探索跨境支付新范式,并依托跨境支付平台与香港“转数快”系统联通,覆盖香港居民。
人民银行开展783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590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