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作为民国时期公认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沉潜阴鸷的人物,阎锡山政治生涯时而联共,时而反共;时而抗日,时而妥协;时而反蒋,时而拥蒋,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经常变换政治立场。但其在年轻时也曾是一名勇于革命的热血青年。
加入同盟会
1904年,21岁的阎锡山被清政府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当时日本东京是中国革命党人的海外聚集地。
1905年7月,孙中山先生从欧洲来到东京,受到当地响应和支持革命的留学生与华侨的热烈欢迎。
孙中山先生的学识和风度,深深感染了阎锡山,开始主动向革命阵营靠拢。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尤其注重军事活动,将留日的军校学员看成积极争取的对象。
在同盟会的积极宣传和动员之下,许多留日学生踊跃加入。阎锡山也被接纳为同盟会员,正式步入了孙中山麾下的革命阵营。
阎锡山加入同盟会后,思想更加激进,表现更加积极,受到领导层的注意和会员们的好评。
不久,孙中山要求东京同盟会总会,选拔军事骨干,组成28人的“铁血丈夫团”,作为回国后各省军事运动的核心人物。
阎锡山靠着优异表现,成为该团重要一员。
在此期间,他与其他革命同志秘密集会,学习研究革命理论。
![]()
勇闯海关
阎锡山在振武学校的学习生活结束,准备与其他山西籍同盟会成员利用三个月的假期回乡探亲。
同盟会总部经过商议,认为“北方民风顿塞,急需做好革命的发动工作”,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委以阎锡山等考察华北形势,伺机宣传革命之任。
在领受参加同盟会后的第一份重任之后,阎锡山兴奋异常,便与山西五台老乡赵戴文结伴同行。
二人接受组织任务后,各自领取了一枚小型炸弹,作为发动革命的武器,随身携带上船。
然而,当他们乘坐的海轮驶近舟山群岛时,他们得知江海关布下道道关卡,严阵以待,搜查革命党人携带的军火。
对此,赵戴文尽管比阎锡山年长17岁,但比阎锡山显得紧张些。
而阎锡山此时也收拾起兴奋的心情,镇定下来,思考如何平安过关。
后来,阎锡山决定将赵戴文携带的炸弹与自己携带的炸弹都由自己携带,并对赵戴文说:“如果检查出来,我一人当之,你可不承认是与我同行之友。检查时,我站在前列,你站后列。”
赵戴文不解地问:“我站前列,你站后列如何?”
阎锡山回答说:‘站后列有畏惧检查之嫌,易被注视,仍我站前列为宜。’
果然,检察人员检查后列较检查前列要细密,二人遂得渡此难关。·
![]()
太原辛亥起义
1909年,阎锡山从日本毕业回国。按照同盟会的策略,革命党人需要渗透到清政府的军事力量中,掌握实权,为未来的武装起义做准备。
阎锡山回国后,最初在山西陆军小学堂任教官,但他凭借其日本军校毕业生的资历和卓越的活动能力,迅速晋升。他先后担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相当于团)的标统(团长)。这一职位至关重要,使他直接掌握了兵权。
在此期间,他表面上对上级和清政府恭顺服从,但暗地里却在部队中安插和提拔张瑜、乔煦等革命同志积极为起义积蓄力量。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来,各省纷纷响应。
10月28日,山西革命党人秘密集会,决定于29日凌晨起义。
起义原定于29日早8点开始,但28日晚城内突然发生意外冲突,清军警戒并计划搜捕革命党人。阎锡山当机立断,提前发动起义。
他命令其第八十六标部队攻占太原城内的重要战略地点,最重要的目标是八旗驻防地满洲城和巡抚衙门。
起义军经过战斗,迅速击溃了清军的抵抗,并击毙了坚决反对革命的山西巡抚陆钟琦。
起义在当天上午即告成功,太原光复。
当天下午,起义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开会商议成立新政府,阎锡山凭借其革命资历、军事实力以及在起义中的领导作用,被推举为山西军政府都督。
![]()
结语
这些事迹表明,阎锡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是一位有能力、有谋略、有功绩的革命者和军事领导者。他成功地将革命理想与务实操作相结合,最终实现了在山西夺取政权的目标,为辛亥革命在北方的扩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后来的政治立场和统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段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无疑是他一生事业的起点和最重要的政治资本。
![]()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