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狗蛋分蛋
昨天,山姆被“喷”上了热搜,话题“山姆变得像盒马”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为了把瓜吃明白,铁柱简单讲一下事情经过。
起因是前几天,山姆APP更新,更新后,有人发现部分商品的展示图换了:从实拍图,变成了高饱和度的精修图,或者烹饪的成品图。
![]()
拿精修图、成品图展示商品的做法,在国内的生鲜到家APP里比较常见,比如朴朴、永辉,盒马,美团的小象超市,京东的京东七鲜等等,都用过或者正在用。
但在山姆,这还是头一回。
这种变化,引起了很多用户的不满。
有人觉得山姆“不实诚”了,就连最基础的“所见即所得”都做不到。更有人将其和最近“阿里系高管的入驻”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乎,吐槽变成了一场“声讨”:
![]()
而在这场风波中,阿里旗下的盒马,顺势成了大家声讨的目标之一。
有人直言:“山姆就是下一个盒马”,有人聊起了“阴谋论”:“山姆质量降到冰点,然后让人去买盒马,这是步大棋”,还有人说:
山姆变盒马,属于是苹果变安卓。
先不说,苹果是不是真高安卓一头,经常在盒马上买菜网友们听了这话,心里挺不是滋味儿:
啥时候用盒马就低人一等了?
按这个逻辑,既不用盒马,又不用山姆,天天下班逛菜市场的铁柱.....
狗蛋刚看到这条热搜的时候,就觉得事情不简单。
因为拉踩太过赤裸。
这种预设式的,将两个品牌赋予“高低之别”的做法,非常容易挑起公众的情绪对立。之前网上有个叫“户晨风”博主,就喜欢用这一套来搏流量,搞什么“安卓人、苹果人”,后面被全网封杀了。
山姆的问题,之所以每次都能引起那么大的关注,这和它身上存在的两重滤镜是分不开的:
一是品质滤镜,二则是外企滤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两重滤镜还是叠加起来的。
山姆在中国打响品牌,在不少人眼中,和其早期中国区负责人一直是老外有很大关系。
近几年,山姆不少关键岗位变成了中国人,然后出现了一系列风波,比如选品和品控。
问题多了,大家自然而然会做联想,山姆的品质下滑和国人管理入驻,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
加上大厂文化本身就久遭诟病,大家就会本能认为,大厂员工进驻后,这些文化可能将浸染山姆。进一步,以后每当发生什么事,大家也会“对号入座”。
比如“阿里系高管的入驻”和这次山姆的APP更新问题。
在事件发酵后,山姆光速“滑跪”,发表声明并将应用调回了之前的版本。声明里提到了一个点:
山姆APP的更新,从8月就开始了。
阿里前副总裁出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官宣是在10月27日前后,官宣之前,阿里高管是否已经在山姆任职,有没有做出一些战略上的决策,这些事儿外人是无法得知的。
即便如此,大众依旧这么联想了。
换句话说,就算这次入驻的不是阿里前高管,随便换个京东、美团,或者拼多多的人来,情况也会差不多。
这时候,如果舆论再做刻意的引导,爆发出的声量就是集中且庞大的。
回顾今年的阿里,先是淘宝闪购直接对上了美团和京东,后是高德扫街榜PK大众点评,再到夸克前段时间的AI改版,可以说:
动作密集,冲突也密集。
11月3日,饿了么App在更新后,名称已正式更改为“淘宝闪购”,按理说,这样的重大变化,舆论场上不说大办特办,声音肯定是不会少的。
结果,折腾半天,风头全被“山姆变盒马”抢了。
这口锅,盒马大概率是要背上了。
狗蛋说,那边的山姆选品降级、品控变差、会员价值不断被稀释,这边的盒马依旧被当成了“安卓人”——
要怪只能怪国内的超市不够争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