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全民健康大讲堂”在上海正式启动。项目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与上海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澎湃新闻联合承办,华东医院为支持单位,将采取“线下讲坛+线上直播”双轨运行模式,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共同打造一个立足上海、辐射全网的权威健康科普与免费咨询平台。
启动仪式后,“全民健康大讲堂”首场线下活动正式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围绕“科学控体重,健康少生病”主题展开分享。她结合权威数据与研究成果,深入拆解中国慢病现状、肥胖人群特点及科学体重管理方法,并向公众提醒:从现在起,不妨尝试“吃凉一点、加把杂粮、少放糖盐”,让体重管理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轻松易行的习惯。
![]()
“全民健康大讲堂”首场线下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围绕“科学控体重,健康少生病”主题展开分享。
慢病数据引关注,肥胖成“万病之源”
在贾伟平教授的分享中,一组中国慢病数据引发关注:我国现有3亿超重人群、1.5亿肥胖人群、1.25亿糖尿病患者、3亿高血压患者,还有超1亿慢阻肺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仍是我国首要死亡原因。
贾伟平教授指出,慢性病发病与遗传背景、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后者更是当下健康问题的关键。回溯物资配给年代,每月粮食、油、肉定量供应,人们生活规律,70年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仅0.69%;如今食品可获得性大幅提升,外卖普及,而大众运动减少、静坐时间增加,这与“健康中国”延长期望寿命、提升健康寿命的目标相悖。
“多吃少动”催生的肥胖,更是多种慢病的“串联者”。肥胖人群患糖尿病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是心血管事件高发重要因素,还常伴随脂肪肝、年轻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甚至因体重过大导致行动不便、骨关节病变。
“肥胖是万病之源,国家推出‘体重管理年’,从源头抓健康,尤为正确。”贾伟平教授强调。
体脂分布大不同,腹型肥胖风险高
提到判断肥胖,多数人习惯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²),但贾伟平教授强调:“体脂分布比体重数字更重要,直接决定健康状态。”
体脂分布主要分两类:“苹果型肥胖”常见于男性,特点是“大肚子、细腿”,又称“腹型肥胖”,常伴随糖尿病;“梨型肥胖”表现为腿部、臀部皮下脂肪多,虽外形不够苗条,却极少关联糖尿病、高血压。
中国人体脂分布与白人存在差异。美国10人中6人显胖,但糖尿病患病率仅10%;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9%,原因在于中国超重肥胖人群中,60%属于腹型肥胖。受解剖结构与代谢功能影响,腹型肥胖者更易患脂肪肝、糖尿病,甚至动脉粥样硬化,部分人还因此接受过支架手术。
“除了体重指数,判断腹型肥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尺子量腰围,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厘米,就是腹型肥胖。”贾伟平教授说。
![]()
“全民健康大讲堂”首场线下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围绕“科学控体重,健康少生病”主题展开分享。
趁热吃不如放凉吃,抗性淀粉是关键
谈及减重,贾伟平教授提醒,低碳饮食、生酮饮食非平衡饮食,长期使用有风险;药物治疗需遵医嘱,是药三分毒;抽脂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那怎么才能科学减重呢?针对中国人“吃文化”浓厚的特点,贾伟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利用“抗性淀粉”可实现“吃得好、能减重”。
我们吃的主食大部分是多糖,其中最常见的是淀粉,但不同淀粉对血糖的影响天差地别:
精米白面:加工精细,进入胃部20分钟后血糖会飙升。
五谷杂粮:有物理性包埋(比如带壳),在小肠吸收慢,约2小时才会让血糖缓慢上升,能避免血糖骤升骤降。
抗性淀粉:最特殊的一种——在小肠不被吸收,进入大肠后,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分解出有益代谢物,改善代谢,还能减少热量吸收。
抗性淀粉不是“稀有物资”,生活中很多食物里都有,关键是会挑选、会吃。青香蕉(熟香蕉抗性淀粉少)、马铃薯、高直链玉米、豆类(红豆、绿豆、薏米)都是好选择。比如吃米饭时加两把红豆、一把薏米,血糖上升会慢很多。另外,所有煮熟的食物,趁热吃时血糖上升会比较快,而放凉后再吃,血糖上升就不会那么高,热量摄取也相对较少,其中也少不了抗性淀粉的功劳。
遵循“三减三健”,科学管理体重
面对肥胖与慢病挑战,国家提出“三减三健”行动指南,为公众体重管理提供方向。
“三减”即减盐、减糖、减油,均有明确每日量化标准:减盐每天5克,中国人炒菜“一把盐”的习惯需改变,过量钠盐摄入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减糖每天25克,当前牛奶、咖啡加糖,甜饮料(含糖量超10%)饮用普遍,一罐可乐含糖约50克,远超标准;减油需控制烹调用油,建议选择蒸、煮、烤等少油方式。此外,戒烟、戒酒也需同步推进,二者都是慢病“加速器”。
“三健”包括健骨骼、健体重、健齿:健体重是核心,需关注体脂分布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健骨骼要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与跌倒,可通过补钙、适当运动保护;健齿易被忽视。贾伟平教授纠正“牙齿坏了不能拔”的误区:“坏牙滋生细菌,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坏牙拔除后需及时种牙,否则老人会因无法正常进食快速衰弱。”
贾伟平教授提醒,体重管理并非“一阵风”,需长期调整生活方式。科学控体重无需追求“骨感”,而是实现“健康体脂分布”。健康少生病也不靠“突击治疗”,需积累于每一口饭、每一次运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