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欧美人一年狂炫180斤,中国人却只吃2斤!罐头为啥在中国吃不开?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上一次打开罐头是什么时候?是加班深夜的一顿速食,还是露营途中随手加热的午餐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居然是全球最大的罐头生产国,

每年出口量惊人,占据世界市场重要份额,

可国人自己却几乎不怎么吃——人均年消费仅约2斤,

而欧美居民每年平均要消耗接近180斤!



为什么同样一个铁皮罐子,

在海外是家常便饭,在国内却难登大雅之堂?

这背后仅仅是饮食习惯的不同吗?



一、在中国遇冷的罐头

提到罐头,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小时候生病时妈妈端来的一碗黄桃糖水,又或是年夜饭餐桌上那盒象征甜蜜的八宝粥。午餐肉、豆豉鲮鱼、水果罐头……这些拧开即食的小铁罐,曾是我们应急时刻的“救命粮”。



它们耐储存、免烹饪、价格亲民,按理说应该成为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选择。可现实却是,尽管中国每年生产数百万吨罐头食品,其中超过一半都销往海外,本土消费却始终低迷。



全球每三罐罐头中就有一罐产自中国,从山东的芦笋到浙江的橘子,从福建的蘑菇到东北的玉米,中国制造的罐头遍布五大洲。意大利主妇用中国的番茄罐头熬酱,美国家庭把金枪鱼罐头拌进沙拉,日本便利店早餐柜里也少不了来自中国的纳豆或鱼肉罐头。



然而在国内,每个中国人一年平均只吃掉大约1公斤罐头,相当于每人每月不到两小罐;而在美国,这个数字高达90公斤,欧洲人也要吃掉50公斤左右。更夸张的是,美国曾推出售价近6万元人民币的“末日生存套装”,内含上千份高热量罐头,结果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反观我们自己,买菜讲究“活禽现杀、蔬菜带泥”,冰箱塞满当天采购的新鲜食材。罐头更多时候出现在礼品篮中,或是病人食欲不佳时用来“开胃”的甜品。不少长辈看到年轻人顿顿吃罐头,总会皱眉念叨一句:

“哪有刚炒出来的香?”



二、罐头的一生

时间回到18世纪末,拿破仑率领大军征战欧洲大陆,但后勤补给成了致命难题——长途运输让食物腐烂变质,士兵常常饿着肚子冲锋陷阵。为解决这一困境,法国政府于1809年公开悬赏1.2万法郎,寻求可靠的食品保存方法,这笔奖金相当于当时一名工匠二十年的工资总和。



巴黎一位名叫尼古拉·阿佩尔的糖果匠人,在反复试验中发现:将煮熟的食物装入玻璃瓶,用软木塞密封后放入沸水中长时间加热,便可长期保存而不腐败。他的工作室很快变成了实验室,架子上摆满了封存的肉汤、蔬菜、果酱等各式瓶装食品。



这些密封瓶随军舰出海,历经三个月风浪颠簸,归来开启时内容物依然完好无损。这项发明不仅拯救了军队,也为后来的食品工业奠定了基础。直到1862年,路易·巴斯德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微生物才是导致食物腐败的元凶,而高温处理能有效灭杀这些看不见的生命体。人类对抗腐败的历史由此进入新纪元。



当这项技术传到英国,工匠们用坚固耐用的马口铁替代易碎的玻璃瓶,使罐头真正具备了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运输的可能。从此,这种金属容器迅速走向世界。



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拓荒者穿越广袤荒野时,行囊中最珍贵的物资之一就是几罐牛肉豆子混合罐头。在没有冷藏设备、补给困难的时代,这些密封食品往往决定着生死存亡。



为了适应工业化罐头加工的需求,美国农民甚至开始定向培育特定品种的农作物。比如豌豆,原本有深绿、浅绿等多种颜色,但为了在罐头中呈现统一美观的浅绿色泽,农户逐渐淘汰其他品种,专种色泽最浅的类型。这种“视觉优先于风味”的农业逻辑,至今仍在影响全球供应链。



在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罐头再次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芝加哥许多失业家庭每周食品预算不足3美元,而一罐仅售15美分的午餐肉就能提供全家所需的蛋白质与热量。正是这些廉价耐储的食物,支撑无数人熬过了那段黑暗岁月。



相比之下,中国的罐头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早在19世纪80年代,广东台山的渔民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谋生,为了携带家乡味道,他们发明了一种土法保鲜方式:将豆豉鲮鱼装入陶罐,炭火慢炖后以油封口。这种方法制成的鱼罐头能在海上保存数月,被认为是中式罐头最早的雏形。



进入20世纪初,上海梅林罐头厂生产的火腿罐头已远销南洋诸国,但在国内仍属奢侈品。1958年,一罐水果罐头售价0.8元,相当于当时一斤猪肉的价格,普通家庭只有在探望病人或逢年过节时才会购买。



改 革 开 放 后,随着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罐头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罐头出口国,多个品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产品仍流向海外市场。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为何始终对罐头保持距离?



三、背后的原因

走进任何一家超市,生鲜区总是人头攒动,顾客围着摊位挑选带着露珠的青菜、活蹦乱跳的河鲜。可转到罐头货架前,往往冷冷清清,不少人匆匆走过,连眼神都懒得停留。



这种冷遇背后,隐藏着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许多人认为罐头是用来处理滞销或残次原料的“剩饭回收站”,而且既然能存放几年不变质,肯定加了不少防腐剂!但这些看法有多少属实,又有多少只是误解?



事实上,罐头的诞生初衷极为严谨。它并非应对浪费的权宜之计,而是一整套精密的食品加工体系。从源头开始,厂家就必须选用成熟度适中、外形完好的优质原料。经过清洗、切割、预煮、高温杀菌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后,再在无菌环境下真空密封。



这套工艺的核心目标,是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风味与营养。研究显示,由于采用温和蒸煮而非高温爆炒或油炸,某些罐头食品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甚至比家庭烹饪后的菜肴保留得更多。



至于公众最关心的防腐剂问题,真相令人意外:绝大多数罐头根本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成分。依靠密封+高温灭菌形成的无菌环境,足以阻止微生物滋生,实现长期保存。当然,个别特殊品类(如某些调味酱类)会依据国家标准允许使用微量添加剂,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并接受严格监管。



那么为何欧美国家对罐头接受度如此之高?关键在于饮食文化差异。在美国,冷食文化盛行,日常饮食追求高效便捷。一罐鹰嘴豆拌橄榄油就是一顿健康午餐,开罐即食的特性完美契合快节奏生活。



对美国人而言,罐头不仅是方便的选择,更是品质可控的象征。相比餐馆复杂的操作流程,工业化罐头生产线拥有更统一的卫生标准和质量追溯系统,这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



而在中国,“新鲜至上”的理念早已深入骨髓。“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先”不仅是古训,更是日常实践。清晨菜场要挑带泥的土豆、沾水的青菜,傍晚还得盯着活鱼翻腾才算放心。在这种文化语境下,经过高温处理的罐头自然容易被打上“不够鲜活”“没锅气”的标签。



尤其像水果罐头,尽管口感甜美,但仍被普遍认为缺乏新鲜果实的脆嫩多汁与自然香气。即便科学证明其营养价值相差不大,心理层面的落差依然存在。



此外,近年来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日益增强。即使配料表符合国家标准,那些拗口的化学名称仍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特别是家中有孩子的父母,更倾向于选择标榜“零添加”的天然食材,哪怕价格更高也在所不惜。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罐头的社会角色固化。它频繁出现在救灾物资清单中,也常作为节日礼盒出现在走亲访友的场合。久而久之,人们潜意识里将其归类为“应急品”或“慰问品”,而非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其实,罐头只是一种食品形态,

它承载的是便利与安全,也有局限与妥协。

下次当你站在超市货架前犹豫时,不妨放下成见,重新审视这个沉默多年的“老朋友”。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交流探讨!

信息来源:

1.搜狐网:欧美人一年狂炫180斤,中国人却只吃2斤!罐头为啥在中国吃不开?



2.网易:欧美人均年吃90公斤,中国才1公斤!罐头为啥在中国“吃不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欧冠积分榜形势:拜仁阿森纳全胜,巴黎皇马遭首败,意甲陷危机

欧冠积分榜形势:拜仁阿森纳全胜,巴黎皇马遭首败,意甲陷危机

懂球帝
2025-11-05 06:37:14
哈马斯:以色列向地道灌混凝土困我们的战士,严重违反协议

哈马斯:以色列向地道灌混凝土困我们的战士,严重违反协议

桂系007
2025-11-04 22:41:12
NBA传闻:若范弗利特仍缺阵,灰熊正考虑交易莫兰特,火箭加入?

NBA传闻:若范弗利特仍缺阵,灰熊正考虑交易莫兰特,火箭加入?

好火子
2025-11-06 02:15:20
中央宣讲团成员,已赴多个省份

中央宣讲团成员,已赴多个省份

政知新媒体
2025-11-05 22:42:32
心情郁闷时就去瞅瞅李湘的评论区,我简直快要笑疯了。

心情郁闷时就去瞅瞅李湘的评论区,我简直快要笑疯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0-21 01:04:16
内线都快被打爆了,结果快船依然不愿意给首轮秀多些出场时间?

内线都快被打爆了,结果快船依然不愿意给首轮秀多些出场时间?

稻谷与小麦
2025-11-06 02:12:25
四川首次迎来“春秋假”,家长却发长文阻挠:双职工家庭吃不消了

四川首次迎来“春秋假”,家长却发长文阻挠:双职工家庭吃不消了

熙熙说教
2025-11-05 21:17:49
还没完了!赵鸿刚对手给所有武林大师下战书,中国武协或出面干预

还没完了!赵鸿刚对手给所有武林大师下战书,中国武协或出面干预

杨华评论
2025-11-05 23:59:12
比肩阿德和埃托奥,劳塔罗本赛季出战的三场欧冠比赛均有进球

比肩阿德和埃托奥,劳塔罗本赛季出战的三场欧冠比赛均有进球

懂球帝
2025-11-06 05:26:52
湖南某三甲医院美女眼科主任与副院长的瓜

湖南某三甲医院美女眼科主任与副院长的瓜

笔杆论道
2025-11-05 22:02:55
全都“反水”了!美、韩芯片巨头集体行动,外媒:限制将反转

全都“反水”了!美、韩芯片巨头集体行动,外媒:限制将反转

科普100克克
2025-11-03 23:36:41
千万不要在网上买“这4样”东西,水太深了,看完真后怕!

千万不要在网上买“这4样”东西,水太深了,看完真后怕!

装修秀
2025-10-28 11:55:03
返回台湾!“馆长”强烈安利记者去大陆玩

返回台湾!“馆长”强烈安利记者去大陆玩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6 01:04:03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金融八卦女
2025-11-05 13:57:48
要超就超美国,电磁弹射版攻击-11亮相?中国隐身无人机航母走在世界前列

要超就超美国,电磁弹射版攻击-11亮相?中国隐身无人机航母走在世界前列

Ck的蜜糖
2025-11-06 00:13:30
震惊!赖清德对解放军攻台保持沉默,郑丽文一语引发国际热议

震惊!赖清德对解放军攻台保持沉默,郑丽文一语引发国际热议

Ck的蜜糖
2025-11-06 02:25:48
baby叶珂双双哭晕!黄晓明跟女制片人贴脸拥抱,坐大腿亲密照来了

baby叶珂双双哭晕!黄晓明跟女制片人贴脸拥抱,坐大腿亲密照来了

八星人
2025-11-05 15:32:27
美专家:当美军第一波导弹干掉中国航母或两栖舰后,希望中国退让

美专家:当美军第一波导弹干掉中国航母或两栖舰后,希望中国退让

阵匠
2025-08-02 09:16:14
立冬吃饺子,别管多忙,记得:2馅不吃、4事不做,别犯忌讳

立冬吃饺子,别管多忙,记得:2馅不吃、4事不做,别犯忌讳

阿龙美食记
2025-11-04 11:50:20
A股:刚刚,两部门重磅宣布,政策暖意托底,周四将迎大级别变化

A股:刚刚,两部门重磅宣布,政策暖意托底,周四将迎大级别变化

云鹏叙事
2025-11-06 00:00:03
2025-11-06 06:04:49
哄动一时啊 incentive-icons
哄动一时啊
关注我,了解更多有趣历史。
3132文章数 2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肯塔基州州长:本州进入紧急状态

头条要闻

美国肯塔基州州长:本州进入紧急状态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亲子要闻

孩子夹腿触摸自己不一定都是坏事,但这种情况除外!

数码要闻

小米POCO X1平板现身Geekbench 搭载骁龙7+ Gen 3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