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羌族有人口312,981人。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有“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云境北川”之称。
羌族建筑大致分为两类:碉楼与碉房。碉楼属古代建筑遗存,汉代称“邛(qióng)笼”。传统碉楼用于防御,碉房分三层,上层储粮、中层住人、下层养畜。
羌族服饰色彩对比鲜明,尤其女性头饰鲜艳夺目,戴银饰、包“喜鹊头帕”;男性佩腰刀,以袍服为基本形制,融合羊毛、麻布等自然材质与多元装饰工艺,2022年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百姓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会跳沙朗舞,羌语意为“唱起来、跳起来”。民间乐器主要有羌笛、口弦、唢呐、锣、钹(bó)、响盘(铜铃)、羊皮鼓、指铃、肩铃等,其中羌笛最具特色。
羌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羌年(羌历年)、祭山会等,其中羌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最隆重的节日,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北川老县城遭受毁灭性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为拯救和保护北川地区的羌族文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羌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现北川新县城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景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资料)
2016年,初遇北川羌族自治县,便被这片土地的灵秀与厚重击中。群山如黛环抱四野,葱郁绿意漫过峰峦,雄奇山石在云雾间时隐时现,仿佛天然的水墨长卷;错落分布的羌寨建筑带着古朴纹路,与传诵千年的大禹传说、神秘的羌族风情相融,每一步都像踩在鲜活的文化脉络上。
最难忘是石椅羌寨的初见。那道古香古色的寨门静静矗立,历经2008年八级特大地震仍毫发未损,成了岁月赋予的珍贵印记。刚至寨前,鼓乐与礼炮便轰然响起——身着明艳民族盛装的羌族姑娘、小伙笑着迎上来,递上一杯滚烫的蜂蜜酒,暖意瞬间驱散旅途疲惫。伴着悦耳的迎宾曲,跟着他们跳起欢快的沙朗舞,裙摆飞扬间,满是质朴热烈的烟火气,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才是旅行最动人的模样。
这份心动让我魂牵梦绕。2023年、2025年,我两次重返这片土地,每一次都能在熟悉的风景里发现新的惊喜:或许是清晨寨顶掠过的山风,或许是夜晚篝火旁的古老歌谣,又或许是老乡递来的一块香甜咂酒糕。北川羌寨从不是一次性的风景,而是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牵挂,是藏在群山间、能安放所有惬意的人间仙境。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拍摄羌族过程中,得到了时任县民政局副局长曾荣富、曲山镇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村委会原主任陈华全、石椅羌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静和羌族省级非遗传承人母广元等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有“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云境北川”之称。
![]()
大禹故里,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是夏朝创立者大禹的诞生地。
![]()
禹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
![]()
禹生石纽。石纽即今北川禹里镇,相传为大禹的诞生地。
![]()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据传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zhuān xū),颛顼生鲧(gǔn),鲧生禹。禹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
![]()
誓水柱,传为大禹治水出发时的手令。
![]()
三过家门。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为人们所传颂。
![]()
大禹九州治水图。
![]()
大会涂山,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
禹建夏朝。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都城在阳城。
![]()
五音听治。《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qìng)铎(duó),置鞀(táo),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
![]()
夏时夏历。夏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总称,又称“农历”或“旧历”,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朔望月),结合太阳回归年制定的阴阳合历。其历史可追溯至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经后世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时间标尺。
![]()
北川大禹祭祀,有历史记载。
![]()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北川老县城遭受毁灭性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
新生广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纪念碑。
![]()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
![]()
北川新县城。
![]()
北川巴拿恰。“巴拿恰”是羌语,意为“做买卖的地方”。
![]()
巴拿恰夜景。
![]()
禹王桥,以大禹命名,他因治水有功,被尊称为禹王。
![]()
北川村晚大舞台。
![]()
吉娜羌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原名猫儿石村,地处北川新老县城交界处,是进入北川的第一个羌族聚居村落,被誉为“北川第一村”。
![]()
羌乡第一寨。
![]()
吉娜羌寨,依山而建,郁郁葱葱。
![]()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省级非遗)。石砌碉楼兼具防御居住功能,是羌族文化的载体。
![]()
山清水秀的吉娜羌寨,独具特色。
![]()
羌寨民居建筑群。
![]()
羌寨民居。
![]()
石椅羌寨,又名石椅村,羌语称“拿巴日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距北川新县城23公里,是北川县历史上著名的“云朵上的山寨”。
![]()
天然石椅。石椅羌寨的名字来源于这块形似双人龙椅的巨石,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歇息。
![]()
石椅羌寨的羌族百姓。
![]()
羌族头饰,美丽大方。
![]()
羌族老人。
![]()
羌族老人。
![]()
羌族男人。
![]()
2016年拍摄的这位羌族美女。
![]()
2025年再次拍摄了这位羌族美女。
![]()
羌年(国家级非遗)资料图,又叫羌历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节日。
![]()
羌寨的迎宾仪式。
![]()
礼炮迎宾。
![]()
鸣炮迎宾。
![]()
唢呐迎宾。
![]()
铜钹(bó)迎宾。
![]()
迎宾酒。
![]()
![]()
萨朗舞(省级非遗),羌族传统舞蹈,羌语意为“唱起来、跳起来”。
![]()
羌酒。
![]()
祝酒歌。
![]()
云境北川,白云下面有人家。
![]()
口弦音乐(国家级非遗)。
![]()
羌笛演奏技艺(省级非遗)。
![]()
羌绣(省级非遗)。
![]()
羌族服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
羌族竹编(省级非遗)。
![]()
四川电视台记者采访石椅羌寨省级传承人母广元(前左)。
![]()
本文作者(左一)与石椅羌寨羌文化团队合影。
作者简介
![]()
宋金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2019年度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提名。
1980年开始摄影,几十年来的摄影历程,获得了摄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收获,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取得的摄影业绩;
2019年,在第四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活动中,《中国56个民族肖像》(组照56幅)作为特邀展展出;
2020年,在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中,《民族群像志》(组照)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2023年,在第六届澳大利亚SPRING国际摄影巡回展中,《呐喊》荣获金牌作品,《赤脚踩火》荣获银牌作品。
来源:纪实摄影
主编:王梅芬
编审:许洪绪 黄国华
关注我们,及时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请点赞点亮右下小花让更多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