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 年第17 期 《 金属增材制造的前沿技术创新与应用 》
随着制造业创新和技术需求多元化,金属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科技导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董樊丽等撰文,文章回顾了2024年金属增材制造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热点应用,分析了金属增材制造在技术、标准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展现出的广阔前景,尤其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个性化定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未来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当制造业向“复杂、定制、高效”转型,金属增材制造(金属3D打印)凭“逐层堆积”优势脱颖而出——相比传统切削工艺,它能实现复杂结构、轻量化与定制化生产,已深度渗透航空航天、医疗、汽车领域。2024年该技术在材料、工艺、智能化等方面突破显著,正克服成本与精度瓶颈,未来将成智能制造核心力量。
一、2024年四大技术突破:撑起行业竞争力
1.新材料:从“能用”到“好用”
2024年金属增材制造材料库扩容,关键突破集中在四方向:
高性能合金: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Zhang团队在Ti-5Al-5Mo-5V-3Cr合金中加纳米钼颗粒,细化晶粒并提升强度与塑性,如图1;另有团队研发的Ti42Hf21Nb21V16耐火高熵合金,屈服强度提升32%、延展性增加2%,如图2。
![]()
图1 通过激光粉末床熔融制备Ti−5553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
![]()
图2 制备耐火高熵合金的材料及实验设计
功能梯度材料:Dan团队通过铝的扩散作用形成异质多梯度结构,设计的α-TiAl合金屈服强度近760MPa,如图3;Zhu团队实现镍钛合金成分梯度,定制相变温度。
![]()
图3 非均质多梯度结构的演化过程
新型粉末与油墨:Lin团队开发液态金属乳化凝胶油墨,结合水凝胶与镓铟合金,实现高分辨率打印,如图4;Ibrahim团队用亚微米粉末提升SS316L力学性能,优于传统工艺。
![]()
图4 液态金属高内相乳液凝胶的制备工艺及形成原理
生物兼容材料:Hu团队用飞秒激光处理钛合金植入体,提升骨整合与抗腐蚀性;Huang团队在支架表面构建Cu-HHTP涂层,实现骨肿瘤消融与修复。
2.制造工艺:解决“浪费、变形、精度差”
2024年,制造工艺的优化让金属增材制造从“能造”迈向“造好”:
消除缺陷:中科院金属研究所Qu团队开发无孔洞增材技术,使Ti-6Al-4V钛合金抗疲劳强度提升106%,如图5,适用于航空航天。
![]()
图5 3D打印钛合金微孔分布及微观结构
控制应力与精度:Shang团队优化激光参数并引入柔性支架,实现无裂纹铝合金打印;Wang团队用液氮冷却降低铝铜合金孔隙率。
提升表面质量:Ning团队优化激光工艺,实现高质量纯铜打印;Tertuliano团队在粉末表面刻蚀纳米级凹槽,提升光吸收效率。
3.自动化与智能化:降本提效核心
AI与实时监测技术减少人工依赖:
AI预测:Hu团队用机器学习识别缺陷、预测疲劳寿命;Guirguis团队通过红外成像+AI优化工艺。
在线监测:Liu团队开发EWMA控制图用于监控激光沉积;Yu团队用机器视觉提升打印一致性。
数值模拟:Yang团队构建热力学模型减少误差;Proell团队优化钛合金微观结构预测效率。
4.软件升级:减少试错
多款软件落地提升效率:Yang团队的SAMPLE2D软件减少金属玻璃晶化;Macedo团队的VOLCO-X自动调整参数;Kjer团队开发开源系统,支持多材料打印并共享图纸。
二、市场与应用:三大行业成主力
1.市场增长:增速领跑
2024年市场扩张受三因素驱动:航空航天与医疗对定制部件需求激增、技术降低应用门槛、向汽车小批量生产等中低端市场渗透。行业预测其增速将持续领跑增材制造领域。
2.行业应用:突破性案例
2024年技术在多领域落地,代表性应用,如图6。
![]()
图6 金属增材制造在重点行业的新应用
航空航天:生产发动机复杂部件,减重20%-30%且耐高温,已用于多款机型。
汽车:为新能源汽车定制电机、底盘部件,缩短研发周期30%,部分车企试产个性化配件。
医疗:定制假体与植入体(如钛合金髋关节),贴合度更高。预测2034年全球3D打印医疗设备市场达16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2%。
三、政策与标准:保驾护航
2024年国内外政策推动规范化:
国内:发改委将金属增材制造相关装备、材料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工信部推动七大行业应用该技术;中华医学会发布骨科应用指南。
国际:美国在《2024制造业战略计划》中强调其地位,拟扩大军事设备应用。
四、挑战与未来:突破瓶颈
1.核心挑战
成本高(设备与材料价格昂贵)、精度稳定性待提升、标准化不足、环保与回收技术待突破。
2.未来方向
材料创新:研发耐高温合金,关注可回收性;
自动化:AI自适应控制实现无人生产;
规模化:结合传统工艺降本,推动批量生产;
数字化:用数字孪生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结语
2024年技术、市场与政策推动金属增材制造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未来随成本下降、智能化提升,它将渗透更多领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个性转型。对企业而言,抓住技术红利可抢占升级先机;对普通人来说,3D打印的医疗植入体、汽车配件等或将走进日常生活。
本文作者:董樊丽、张兵、杨剑英、李薇薇
作者简介:董樊丽,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材料战略研究。
文章来 源 : 董樊丽, 张兵, 杨剑英, 等. 金属增材制造的前沿技术创新与应用[J]. 科技导报, 2025, 43(17): 85−99 .
本文有删改,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