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东海和南海的海上活动越来越频繁,中日两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投入也水涨船高。
海警船作为海上执法的主力,尤其是千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只,直接关系到巡逻范围和执行力度。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队起步早,技术成熟,但中国海警局从2013年重组后,船队规模快速膨胀,现在已经形成明显差距。
反映出两国在海洋战略上的不同侧重,也影响着区域稳定的格局。
![]()
日本海上保安厅成立于1948年,刚开始时受美国影响,船只吨位上限1500吨,总吨位控制在5万吨,主要干些清除水雷和维护航道的活。1950年代后,随着经济起飞,日本逐步放宽限制,船队开始向大型化发展。
到1970年代,保安厅的船只从近海型转向远海型,装备也从小型艇升级到全副武装的巡逻船。2010年左右,日本有450多艘船,其中50多艘超过1000吨。
那时候,日本的海警力量在东亚算得上顶尖,甚至比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海军还强,被外界称为“第二海军”。
![]()
进入2020年代,日本继续扩充船队。
到2022年,千吨级船只小幅增加到71艘。2023年,一口气入役4艘新船,包括若狭号、大隅号、朝凪号和弓张号。其中弓张号满载排水量8700吨,朝凪号6742吨。这些船的加入,让日本千吨级海警船总数达到75艘。
目前,日本还有6000吨级的寒梅号在试航,预计很快服役。另外,保安厅计划2025年建造一艘3万吨级的巨型巡逻船,长200米,宽27米,造价4.75亿美元,2029年投入使用。到2027年,日本的大型船只目标是90艘。
![]()
日本的船队特点是吨位均衡,续航力强。75艘千吨级船中,6000吨以上的有16艘,这些船能搭载直升机,配备雷达和武装系统,适合长时间远海执勤。
但日本船队总规模不如中国,整体吨位也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日本更注重质量和技术,比如新船的雷达覆盖范围广,能处理复杂天气下的任务。
这跟日本的地理位置有关,四面环海,海岸线长,需要高效的船只覆盖广阔海域。
![]()
中国海警局的历史短得多,1990年代前没有专业的海上执法力量。后来分成海监、渔政、海事和海警四个机构,协调起来挺乱。
2013年,国家海洋局重组,海警局成立,成为准军事化力量。那时候,中国千吨级船只少,吨位小,大多500吨左右。2011年才开始装备1000到3000吨级的船。
日本在数量上还占优势,但从2014年起,中国加速建造,千吨级船只首次超过日本。2015年,中国达到111艘,日本62艘。现在,中国海警总船只约500艘,总吨位近30万吨,全球第一。其中千吨级以上超过160艘。
![]()
中国的船队扩张速度快,主要是818型近4000吨级船和两艘1.2万吨级巨舰。818型是054A护卫舰的改版,能搭载直升机,火力配置齐全。1.2万吨级船用四台大功率柴油机,航速25节,跟主力护卫舰差不多。这些船让中国在远海执法更有底气。
相比日本,中国在6000吨以上的船只有2艘,5000到10000吨级有空白,主要靠3000吨级船执行任务。但总数量多,覆盖面广,能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和南海。
两国对比,日本75艘,中国160艘以上,这种差距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日本起步早,但受宪法和国际限制,扩张慢。中国从2013年后,国家投入大,造船业发达,船队快速赶超。
![]()
现在,中国船队总吨位是日本的几倍,巡逻频率高,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更活跃。
海上执法不是军备竞赛,但船只数量直接影响威慑力和响应速度。日本的75艘船,质量高,但数量少,容易被拉长战线。中国160艘,能多点布防,执行多样任务,比如反走私、渔业保护和环保执法。
希望中日通过渔业协议和联合巡航,化解矛盾,让海域变成合作区,而不是战场。
参考资料
中国海军全球第一?金一南:美海军哭穷达新高度 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