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六点。
隔壁传来争吵声。
推开窗,看见老陈和他儿子站在院子里争执。
老陈是我搬来后认识的第一个邻居,退休的老木匠。
他儿子在省城工作,很少回来。
![]()
2
穿好衣服下楼。
老陈看见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苏同志,吵着你了。”
原来是他家老房子漏雨,儿子想请施工队,老陈非要自己修。
“我爸都七十了,还要爬房顶,这怎么行。”
我抬头看了看老房子的屋顶。
青瓦有些凌乱,几处明显凹陷。
3
在部队时,我当过营房助理员。
负责过营区四十多栋营房的维修管理。
西藏的营房,要抗大风、防积雪,比这难修多了。
“让我试试吧。”
老陈儿子愣住了:“苏叔,这怎么好意思。”
我笑笑:“在部队修过房子,有点经验。”
4
老陈翻出工具箱。
木头盒子里的工具都生了锈。
他不好意思地说:“好久没用了。”
我拿起刨子,想起当教导员时,带着战士们帮驻地老乡修房子。
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开心。
5
爬上房顶要格外小心。
老陈儿子紧张地在下面扶着梯子。
其实在西藏,爬过的哨楼比这高多了。
但那时候年轻啊。
现在每一步都要踩实。
6
房顶的瓦片碎了不少。
椽子也朽了几根。
老陈在下面喊:“右边阁楼里还有些旧瓦片。”
阁楼很暗,灰尘很厚。
翻出十几片完好的青瓦,还找到一个木盒子。
7
打开木盒,里面是老陈的退伍证。
1976年入伍,在工程兵部队干了四年。
原来他也是老兵。
老陈在下面喊:“找到瓦片了吗?”
我把盒子收好,大声回应:“找到了。”
8
修房子要先换椽子。
老陈儿子去买新材料。
我和老陈坐在院子里等。
他给我泡了茶,说起当兵时的故事。
“那时候在青海修路,零下二十度还要施工。”
我点点头:“我们在西藏也差不多。”
两代军人,隔着岁月碰杯。
9
新买的椽子运来了。
老陈执意要帮忙递工具。
他儿子在下面担心地看着。
我突然理解老陈了。
他不是舍不得钱,是不想承认自己老了。
就像我刚退役时,也不习惯突然闲下来。
10
修到下午三点。
最后一片瓦盖好。
老陈的儿子非要请我吃饭。
在小院摆开桌子,炒了几个菜。
老陈拿出他珍藏多年的酒。
“这是儿子出生时埋的,今年他刚好四十岁。”
11
酒很香。
老陈话多了起来。
说他当兵的故事,说他的手艺,说这座老房子。
“这房子是我退伍回来自己盖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
他儿子低头不说话。
12
吃完饭,老陈儿子送我回家。
他说:“苏叔,谢谢你。我决定不劝我爸去省城了。”
“让他在老房子住着吧,我常回来看他。”
月光洒在青石板上。
我想起远在西藏的营房。
不知道现在是谁在住。
13
今天开支:帮老陈买了椽子,花了八十六元。
老陈儿子非要给钱,我没要。
战友情,不能用钱衡量。
14
妻子听说我爬房顶,后怕不已。
“你都五十的人了,还以为是小伙子?”
女儿却一脸崇拜:“爸爸真厉害。”
在她们眼里,我永远是个老兵。
这就够了。
朋友们,晚安。
(本文作者曾在西藏部队服役,2017年,副团职务选择自主择业方式退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