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就在中美在釜山完成会晤的余温还没散去时,俄罗斯那边就传来了重磅消息 —— 应国务院总理邀请,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要在 11 月 3 日至 4 日来华,不仅要去杭州参加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还得在北京和中方举行会见。这个时间点选得相当微妙,前脚中美刚谈完,后脚俄罗斯二把手就带着行程赶来,任谁看都觉得这里面藏着不少深意。
要知道米舒斯京这趟来,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走流程。俄罗斯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战争成本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再加上国际能源价格回落,俄罗斯财政状况已经亮了红灯。有数据摆在那儿,俄罗斯原材料收入下降超过 20%,财政赤字更是达到了预期的五倍,逼得政府不得不削减今年第四季度的开支。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能救命的 “输血管”,米舒斯京带着普京的重托来,首要任务就是稳住中俄合作的基本盘,尤其是在能源和经贸这些关键领域。
![]()
之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盖・卢贾宁就提到,米舒斯京访华期间,中俄有可能探讨 “采购折扣” 的新模式。这里说的 “采购折扣”,可不是商场里那种简单的打折促销,而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因为西方制裁,不得不把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中国、印度这些友好国家形成的差价。现在俄罗斯财政吃紧,想调整这个折扣机制也在情理之中。可能会讨论折扣计算要不要和国际油价、运费或者支付货币挂钩,要不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或卢布结算来规避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甚至可能推出 “长期供应 + 固定折扣” 或者 “动态浮动折扣” 的模式。说白了,俄罗斯就是想在能源出口上多赚点钱,缓解国内的财政压力。
除了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优惠价格机制也可能被摆上谈判桌。早在今年 3 月,俄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所长佩斯卡娅就说过,之前中方为应对特朗普的关税举措,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这给了俄罗斯减少农产品出口折扣的机会,当时就被视作俄罗斯的 “重大利好”。现在特朗普又掀起了新一轮贸易战,俄罗斯自然想再借这个机会,在农产品对华出口上争取更有利的价格,毕竟过去几年,俄罗斯为了打开亚洲市场,在能源和农产品出口上给出的折扣,说难听点就是 “打折甩卖”,心里肯定憋着一股劲想调整。
![]()
再看米舒斯京的行程安排,北京谈战略协作,杭州聚焦具体合作,分工很明确。杭州在数字经济、物流领域有不少优势,而俄罗斯现在正急需扩建口岸、能源管道这些基础设施,打通和中国乃至中欧的物流通道。中俄在这些领域合作,对俄罗斯来说能解决物资运输和出口的难题,对中国来说也能打通中欧物流大动脉,算是互利共赢的好事。而且这次会晤后,双方还计划签署联合公报和一系列文件,这说明中俄在不少合作项目上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就等着这次会面敲定细节、落笔签字,这种效率和互信程度,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之间都能做到的。
对比一下特朗普那边的情况,就更能看出中俄关系的特殊性。特朗普念叨了半年多想和中方见面,结果中俄说安排会晤就能安排;美国官员至今没拿到过中方的访华邀请函,可米舒斯京不仅带着邀请函来,还能和中方深入探讨从能源到农业的一系列合作细节。更关键的是,但凡中美有新动向,中俄都会很快通气,美俄之间有什么情况,俄方也会第一时间和中方同步消息,这种战略互信,是特朗普政府一直没能理解也没能达到的高度。
![]()
当然,俄罗斯想调整合作条件,也得看实际情况。中俄贸易结构摆在那儿,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产品的价格,终究还是受国际市场供需影响。现在全球经济低迷,能源需求上不去,供应端又比较充足,俄罗斯想靠提价彻底扭转财政困境,难度不小。不过从长远看,俄罗斯主动和中国谈折扣机制调整,也说明中俄经济关系在走向成熟,以前俄罗斯更多是 “求销路”,现在开始 “谈条件”,这本身就是双方合作更平等、更深入的体现。
这次米舒斯京访华,不管是谈能源折扣,还是签合作文件,核心都是为了巩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明年就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 25 周年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 30 周年,在这个节点上,双方通过会晤增进互信、规划合作,无疑会给中俄关系注入更强的动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俄这种稳定、成熟的合作关系,不仅能给两国带来实际利益,也能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或许就是米舒斯京 “临危受命” 访华的深层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