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面积相当于四个香港的白色巨岛,正漂浮在南大西洋上,以每天数万吨的速度消失,它最后的旅程为全人类敲响气候危机的警钟。
代号A23a的南极冰山,这座曾经面积高达4170平方公里的“冰上巨无霸”,如今已萎缩至不足1800平方公里,科学家预测它可能撑不过11月底。
![]()
冰山崩解本是自然现象,但A23a的加速消融折射出全球冰盖加速融化的严峻现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显示,到2100年,仅南极冰盖融化就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15-30厘米。
而《冰冻圈》杂志研究指出,若南极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8米。
而A23a的旅程始于1986年。当时它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断裂,厚度达400米,重量约1万亿吨,相当于3个纽约市大小的冰体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漂浮。
![]()
这座冰山在威德尔海搁浅了三十多年,直到2020年才开始向北移动。
2025年初,A23a的移动进入“狂暴模式”,一天之内就能漂出20公里,仿佛在与生命赛跑。今年3月,它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浅海区并暂时搁浅,这座岛屿是数百万只企鹅和海豹的重要栖息地。
而温暖海水正从底部加速A23a的消亡。欧盟“哥白尼”卫星图像显示,截至2025年9月,A23a面积已缩减至1770平方公里,仅为原体积的三分之一。
![]()
冰山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崩解,8月30日一次大范围崩解就分裂出三座面积分别为302平方公里、93平方公里和64平方公里的冰山。
A23a的融化本身不会直接抬高海平面,但它的崩溃揭示了南极冰盖稳定性的瓦解,这才是真正危险的信号。
而南极储存着全球近70%的淡水,如果南极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8米。若是加上北极格陵兰冰盖的消融,海平面上升幅度将达到惊人的65米。
![]()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已经显现。中国《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数据显示,1993-202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以每年4.0毫米的速度上升,2024年海平面比1993-2011年平均值高96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模拟数据显示,假如海平面上升60米,中国渤海圈、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低洼地区将面临淹没威胁。上海、苏州、宁波等城市核心区可能消失在水下,广州、深圳、珠海等发达城市将变为水下世界。
![]()
澳大利亚ACEAS研究中心警告:“58米是一个被低估的威胁。”东南极冰盖底部的季节性融化未被充分计入现有模型。更令人担忧的是,南极冰盖可能存在临界点,一旦跨越,融化过程将变得不可逆转。
可以说,当物理系统加速崩塌的同时,人类社会却反应迟缓甚至出现分裂。特朗普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称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这种观点代表了部分政治力量对气候科学的怀疑。
而政治和商业利益成为气候行动的顽固阻碍。
![]()
甚至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化石能源产业,不惜退出全球环保协定,给国际合作带来困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分摊历史责任时存在激烈博弈,让每次气候谈判都举步维艰。
气候变化的“慢变量”特征麻痹了公众和决策者的神经。对太平洋岛国居民而言,气候危机是家园被海水吞噬的现在进行时;而对许多发达国家居民来说,可能只是意味着更热的夏天和更高的电费账单。这种感知鸿沟让“命运共同体”难以形成。
![]()
技术层面,人类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瑞士开发了“冰川防晒膜”技术,中国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体系,新加坡和荷兰等低地国家不断加强海堤建设。
中国提出的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科学家警告:“即使现在停止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冰川的融化惯性仍将持续数十年。”
人类社会的行动节奏远远落后于自然系统的变化速度。
![]()
格陵兰岛冰盖假若彻底融化,未来一千年内海平面将会上升7米。而南极西部冰盖全部融化会将海平面推高5.28米,整个南极冰层融化更会使海平面上升57.2米。
卫星图像显示,A23a现在每天损失大量冰块,不断缩小成更小的碎片。其他冰川也在加速融化,2018年全球冰川质量损失率达到最高点,南极冰架面积消失相当于一个江苏省。
只得说人类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加速崩塌的自然系统,一边是分裂迟缓的全球应对。A23a的消亡不仅是物理过程,更是对人类集体行动能力的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