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一场关乎4亿家庭财富升级的计划正悄然提速。
2025年10月,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突破5亿人,比2017年的4亿人实现大幅增长。
但更令人瞩目的是,“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力争让超过8亿人跻身中等收入行列。
![]()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有近3亿低收入人群实现收入级别的跨越。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国民收入升级计划,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都将受到影响。
什么是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给出了明确标准: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即个人年收入约3.3万元,月收入约3000元,就可纳入中等收入群体。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2017年中等收入群体约为4亿人,1.4亿个家庭。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占总人口比重仅为3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70%的比重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
甚至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区域分布极不均衡。约60%的中等收入群体集中在东部地区,说直白一点便是,一线城市中等收入者比重已接近欧美国家,而广大农村地区这一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仍呈现“葫芦型”而非“橄榄型”,这也是国家下定决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深层原因。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钱从哪里来?核心在于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
当前,我国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保护市场主体就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
未来五年,国家将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支持。
新技术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也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创造了新机遇。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使他们有望步入中等收入行列。
![]()
畅想归畅想,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目前,我国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约为农村的2.88倍,大量农村居民尚未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未来五年,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抓手。我国现有2.2亿多流动人口未在城镇落户,他们能否稳定转为市民,直接关系到收入能否稳步提高。
而宁波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
过去五六年,宁波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财政收入推进外来工市民化,给予外地户籍人员本地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待遇。而这些新宁波人在城市安家后,收入上涨,又反过来促进当地消费和税收,形成多赢局面。
很直接的操作,便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让农民工安心进城、稳定就业。
当然完善社会保障是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十五五”规划首次提出要落实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虽然逐年提高,但平均水平仍然偏低。未来社保改革重点将更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缩小不同群体间的保障差距。
税收改革也将迎来重大调整。目前我国劳动税负较高,资本税负相对偏低,影响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未来将健全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政策,更好发挥税收“抽肥补瘦”的作用。。
而从人均受教育程度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8年,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5.47%。
![]()
而未来五年,或将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儿童的早期营养和教育公共投入,缩小义务教育质量差距,使所有人获得优质且可负担的提升人力资本的平等机会。
另外对现有劳动力,国家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使更多劳动者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
只得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中,相对较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一部分人就业稳定性不足,存在“掉队”风险。所以为的便是防止已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滑落。
![]()
未来五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望达到总人口的60%左右。这意味着,不仅城市白领,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农民工、小微企业主将通过自身努力和制度保障,实现收入跨越。
扩大收入,过更好生活,五年后的光景,开始令人期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