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0月31日,川西小城丹棱传来喜讯,其农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此次全国仅30个案例入选,丹棱项目作为眉山市唯一代表,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水务管理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丹棱方案”。
![]()
过去,丹棱农村供水长期面临“用水难、管水累、漏水多”三大困境。由于历史原因,地下管网资料不全,日常管理如同“盲人摸象”,检修效率低下。加之丹棱地势复杂,山区管网高压运行,坝区水压不稳,“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高漏损率直接影响供水保障能力,尤其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保供难、调配难”问题突出。
为破解困局,丹棱县以数字化手段打造全域感知的“智慧水网”。在丹棱县智慧治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2座水厂、54座泵站、24座高位水池以及数千个监测点的运行数据,构建起地下供水系统的“数字沙盘”,实现了管网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该系统尤其注重智能预警。搭载的“夜间小流量分析模型”能在深夜用水低谷时段敏锐捕捉细微流量异常,如同为管网做“心电图”,助力管理人员主动发现并精准定位隐蔽漏点。例如,今年4月,系统通过分析成功定位杨场镇曾坝村一处暗漏并及时修复;10月,又通过流量对比发现某食品园区管道破损并迅速处置。
从预警到处置,系统形成了完整闭环。一旦发生爆管,系统可自动生成最优关阀方案,抢修工单即时派发,停水通知同步推送,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此外,全县管网末端还安装了6个水质监测点,实时监测PH值、浊度等关键指标,筑牢供水安全防线。
智慧水务建设带来了显著成效。运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系统投用后,年节水量约100万吨,综合节省成本近300万元,自主探测管网还节省了约600万元的外包费用,且这一切均在未上调居民水价的前提下实现。对于村民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水压稳定、用水无忧。数据显示,项目试点后,群众投诉率同比下降63%,每万人投诉率低至万分之3.5,创全市最低。
汩汩清流,见证着丹棱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型升级。这场数字革命正让乡村供水运营更高效,也让民众的用水体验更踏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供水保障与智慧密钥。(严丹玫 王建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