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重庆巴南区召开“治气”攻坚新闻发布会,打响今冬明春的“治气”攻坚战。上游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截至11月3日,年内巴南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6天,位居全市前列,尤其是第三季度PM2.5平均浓度创下“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同期最优水平。
![]()
巴南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受访单位供图
交出这样的“蓝天成绩单”,离不开巴南区在工业减排、机动车管控、面源治理等领域打出的一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
发布会现场,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鲜思伦介绍,巴南区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深度治理、加快能力提升三大路径,部署实施工业废气深度治理、移动污染源废气减排等八大行动,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
记者注意到,其中科技赋能是最大亮点。目前,巴南已引入无人机、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构建起“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网络。同时,全区通过6个高空瞭望摄像头,借助“AI图像算法”智能识别露天焚烧、工地扬尘等污染行为,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长期监管。在露天焚烧管控上,依托“巴渝治气”平台实现“火点1分钟发现、5分钟响应、15分钟扑灭”的高效闭环处置。
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巴南区着力从源头控制排放。鲜思伦介绍,自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6218万元,重点推动了一批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项目。目前,中冶建工等4个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脱硝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每年可减排挥发性有机物21吨,减排氮氧化物428.5吨。
移动源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巴南区正加速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计划在11月底前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和燃气货车258辆,12月底前淘汰替换老旧车不少于1250辆,并完成55台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更新。
针对生活面源污染,巴南区采取了细致入微的管控措施。为应对冬季烟熏腊肉习俗,计划在11月底前设置集中熏制点并配套环保设施,鼓励引导居民统一熏制。同时,烟花爆竹监管也将加强,目标是实现2026年春节期间外购总量同比减少30%,并强化重点时段禁燃禁放执法。
鲜思伦表示,今冬明春是大气污染防控的关键期,巴南区将延续攻坚态势,聚焦机动车尾气、生活面源和烟花爆竹燃放三大重点领域,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让“巴南蓝”成为“日用品”。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