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6 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定启动的访华行程在最后一刻宣布推迟,这一突发变动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甚至出现 “北京没人愿意见他” 的调侃声音,时隔不足一周,德方主动提出通话请求,希望重新安排访华行程。
11 月 3 日,王毅外长应约与瓦德富尔通电话,在回应访华安排的同时明确传递中方立场,通话中,王毅外长明确提及中德统一进程中的历史纽带,并强调德国作为曾经历分裂的国家,应在台湾问题上保持清醒立场。
![]()
这场从行程推迟到通话沟通的外交互动,折射出中德关系在合作与分歧中的复杂态势。
被推迟的访华计划
瓦德富尔此次访华行程的推迟,距离原定出发日期仅数小时,德方最初给出的解释是 “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
这一说法很快引发多方解读,有西方媒体披露,瓦德富尔团队原本计划在访华期间打出 “稀土、台湾问题、俄乌冲突” 的组合拳,试图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华施加压力,这种预设的 “说教模式” 与中方期待的平等对话氛围形成明显冲突。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行程敲定前的 10 月 24 日,瓦德富尔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谈及台海问题,声称德国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将自行决定政策实施”,同时强调 “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却对 “台独” 分裂行径避而不谈。
![]()
其声称 “若台海贸易走廊因暴力冲突中断,将影响全球繁荣”,并以 “避免改变现状” 为由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这番言论直接触碰中方核心利益红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原定随行的德国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被外界视为德国商界对其对华强硬立场的 “不信任投票”,毕竟中国在 2025 年 1 月至 8 月已重新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而在行程推迟后,德方内部出现明显分歧,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将原因解释为 “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
瓦德富尔本人则在 27 日强调 “只是推迟而非取消”,并表示计划尽快与中方通话重排行程,同时提及 “希望在稀土和芯片领域与中国实现公平贸易”。
但德国社民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维奇直言不讳地指出,全球局势紧张阶段,与中国的直接对话尤为重要,呼吁德国重新思考对华战略。
德国政府副发言人斯特芬・迈耶也不得不强调,德方仍有兴趣与中国进行 “尊重和良好的交流”,并透露总理默茨的访华计划不会受此次行程变动影响。
![]()
英国《金融时报》则直接评价,这是默茨政府的 “超级外交灾难”,彼时德国经济已停滞三年,默茨正寻求与中方讨论经济合作,外长的行事让计划陷入被动。
通话下原则的碰撞
在德方主动寻求沟通的背景下,王毅与瓦德富尔的通话成为梳理双方立场的关键节点,通话中,王毅首先回应了访华行程安排问题,强调中德关系始终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秉持平等态度,对话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
随后王毅提及中德关系中的历史共鸣点,详细阐述中国在德国统一进程中给予的无条件支持, 上世纪 80 年代末,在德国统一问题面临诸多国际阻力时,中国率先明确表示尊重德国人民的选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种立场为德国实现国家完整提供了重要支持。
王毅指出,德国人民对分裂带来的痛苦有着切身体会,这种经历更应让德国理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利益,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 行径本质上是在制造分裂,与德国曾经反对分裂、追求统一的价值理念相悖。
![]()
王毅在通话中进一步明确,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立场与德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在本质上一致,但近年来德国在台海问题上的一些表态和行动存在偏差,部分言论甚至被 “台独” 势力曲解利用。
他强调,反对 “台独” 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主权,也是维护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一个中国原则,更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关键。
![]()
因此中方希望德国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中国政策,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保持清醒,不向 “台独” 势力释放任何错误信号,这既是对中德历史友谊的传承,也是对国际正义的维护。
瓦德富尔在通话中则重申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称德国充分理解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同时再次表达希望尽快实现访华、就经贸合作等议题展开磋商的意愿。
他提及德国在稀土、芯片等领域对供应链稳定的关切,认为中德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应在经贸领域避免 “脱钩”,寻求务实合作空间。
但对于中方提出的反对 “台独” 的具体诉求,瓦德富尔未作出明确的实质性回应,仅表示将 “认真考虑中方立场”,并愿通过后续对话进一步沟通。
原则问题不容妥协
这场外交互动也引发德国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德国《焦点》周刊刊登资深媒体人施泰因加特的评论指出,瓦德富尔在对华事务上延续了前任的 “说教模式”,“找不到调、踩不到点”,与德国历史上那些务实的外长形成鲜明对比。
![]()
施泰因加特认为,西方看待中国的视角已从 “伙伴” 转向 “战略竞争者”,这种心态导致的 “道德防御” 暴露出战略短视,而德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这种短视政策终将损害德国自身利益。
德国工商大会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受访德国企业计划减少对美贸易,四分之一企业暂停或取消在美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也让德国商界不断呼吁政府采取务实对华政策。
从国际视角看,中方在此次互动中展现的立场具有清晰的逻辑一致性。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在回应行程推迟问题时就曾强调,中德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三原则,若缺乏基本的国际礼仪和外交礼貌,对话便无从谈起。
而此次王毅在通话中提及支持德国统一的历史,更是以共情方式阐释中方立场,让国际社会更易理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态度。
正如德国人民有权追求国家统一,中国人民也有权利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这是主权国家的天然权利,不容外部势力干涉。
![]()
结语
现在中德双方尚未公布瓦德富尔重新访华的具体日期,但外交渠道的沟通已在持续推进,外交不是一蹴而就的交易,而是长期积累的信任与理解。
中国始终敞开对华大门,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贝尔伯克的这通电话,是德国重新校准对华政策的一个信号,而真正的考验,不在于一次通话或一次访问,而在于能否建立起稳定、理性、可持续的对华战略认知。
![]()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