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务公司Anduril的YFQ-44A无人机完成首飞,这是继八月份通用原子公司那款之后,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计划的第二个原型机。说白了就是给F-22、F-35这些有人战机配的AI僚机,能自主执行侦察、电子战甚至打击任务。空军部长直接摊牌:要靠着这些无人机在2030年前组建千架规模的"幽灵机队"。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么着急搞无人机,根本原因是美军战斗机不够用了。数据很残酷:2026年需要1558架战斗机,但现在只有1271架,差了近300架。更扎心的是,48个现役中队要干60个中队的活,而且不少还是老旧的F-15、F-16,在台海那种高端对抗里根本不够看。对比冷战时期134个中队的规模,现在美军空中力量缩水得厉害。
最让美军焦虑的是中国的区域拒止体系。兵棋推演显示,在台海冲突中,美军的战斗机缺口可能超过一半。这时候CCA就被当成救命稻草——用相对便宜的无人机(单价2500万,只有F-35的三分之一)去饱和攻击敌方防空网,让有人战机在安全距离外发挥火力。按照他们的设想,未来每架有人战机可以带5架无人机出战,形成数量压制。
![]()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AI自主性就是个坎,现在的技术还做不到完全自主空战,关键时刻还得靠人遥控。哈佛的报告直接点破:人工智能存在幻觉、延迟问题,真上战场可能掉链子。更现实的是消耗速度——有智库推算,高强度对抗下,500架无人机几周就能打光。这哪是机海战术,根本是烧钱战术。
美军内部也在纠结这些无人机到底该干什么。是要快速打击,还是要持久侦察?不同任务需要不同设计,但现在战略定位还很模糊。而且有人战机飞行员圈子里弥漫着怀疑情绪——这些无人机真能替代有人驾驶的战机吗?恐怕更多是辅助角色。
![]()
时间不等人。美军计划2026年启动原型生产,2030年前部署千架机队,还要和正在研发的B-21轰炸机、下一代战机形成体系。但这个时间表背后是两难选择:要数量就得接受高消耗,要质量就得承受高成本。而在太平洋对岸,中国的防空体系每天都在进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