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成神童,5岁开飞机,11岁大学毕业,“裸跑弟”何宜德今怎样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那个被父亲扔在雪地的4岁小男孩?
2012年,美国纽约暴雪来临,气温骤降至零下13度。
然而,一个令人震惊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一个年仅4岁的男孩何宜德,浑身赤裸,仅着一条短裤,在没过脚踝的积雪中奔跑。
他被冻得瑟瑟发抖,稚嫩的脸上挂着泪珠,带着哭腔向镜头外呼喊:“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
而镜头外,父亲何烈胜的声音冷静而坚定,催促他继续。
这一画面一经曝光,瞬间何宜德被贴上“裸跑弟”的标签。
面对网友的虐待质疑,他甚至扬言儿子不考入好大学,就是自己教育失败。
果不其然,之后何宜德不断成长,5岁开飞机,7岁3次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1岁从南京大学自考毕业。
这样的结果,如何匪夷所思地出现在何宜德一人身上?
从一个被医生预言可能脑瘫的早产儿,到今天人人惊叹的“神童”,这究竟是一场战胜命运的教育奇迹,还是一场以童年为代价的豪赌?
为何如今小男孩这样成功,他的父亲依旧在网上被唾弃?
2008年,何宜德的出生,给41岁的父亲何烈胜带来了短暂的喜悦。
作为一名早产儿,他体重仅有3斤8两,并伴有脑水肿等疾病。
![]()
医生诊断称,未来他很可能会发展为脑瘫。
对于一个中年得子的父亲而言,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在辗转各大医院求医无门后,曾当过中学教师,后又下海经商的何烈胜,拒绝向命运屈服。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儿子开出一剂猛药,为儿子制造一套“鹰式教育”学习方案。
在刚从保温箱出来仅10天时,何宜德就被放入25度的水中练习游泳。
刚学会走路,就要面临每天长达数公里的徒步训练;
2岁时,他被父亲带着去攀登崎岖的南京紫金山,全程不许任何人抱。
![]()
这些看似残酷无情的行为,是何宜德的父亲为他精心设计的锻炼。
奇迹似乎真的发生了。
在何宜德1岁时,医院检查称,他的身体素质远超同龄婴儿。
见儿子生存已经不是问题,父亲何烈胜又为儿子制定目标,要让他“活得比别人优秀”。
于是,训练的强度和广度被无限扩大。
而那场引爆全网的雪地裸跑,正是因此才会出现。
![]()
它将何烈胜父子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成为了“鹰爸”这个备受争议的教育品牌的起点。
在随后的10余年里,何宜德的人生快速发展,他的履历被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填满。
4岁,他参加青岛国际OP级帆船赛,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选手;
5岁,在教练的陪同下,他驾驶飞机环绕北京野生动物园飞行,再创一项世界纪录;
6岁,当同龄人还在捏泥巴时,他出版了自己的自传《我是“裸跑弟”》;
7岁,他跟随父亲3次成功穿越新疆的“死亡之海”罗布泊;
8岁,他报名参加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
![]()
11岁,他顺利拿到专科毕业证书;
13岁,他获得西班牙武康大学的MBA硕士学位;
15岁,他迈向了世界顶尖学府剑桥大学的博士后殿堂。
这份清单的核心共同点,是“年龄”与“事件”之间的巨大反差,它本质上是一场将整个人生阶段进行极限压缩的与时间赛跑的挑战。
然而,这份“开挂”的履历,并未得到网友的认可,反而遭到了网友们的3重质疑。
第一重追问:这究竟是教育还是虐待?
何宜德每天,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所统治:
![]()
从清晨6点45分起床到晚上8点半睡觉,除了吃饭,所有时间都被文化学习、体能训练、智力开发和社会交流等项目填满。
他的世界里没有无忧无虑的嬉戏,没有与同龄人打闹的童真。
这种完全剥夺童年的成长方式,对他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何种深远影响?
第二重拷问:这究竟是伟大的父爱,还是一盘精明的生意?
公众敏锐地发现,“鹰爸”品牌的商业化运作,几乎与何宜德的成名之路同步。
在“裸跑弟”视频爆红网络后不久,何烈胜就迅速出版了《鹰爸三字经》,抢占教育市场话语权。
![]()
2015年,他更是以年仅7岁的儿子为最大股东(占股40%),注册成立了名为“鹰爸公学”的教育培训公司。
此举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但该公司后来也因涉嫌虚假宣传而遭到政府罚款。
大家不禁质疑,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实验中,父亲望子成龙的朴素愿望,与他打造个人商业帝国的野心,究竟各占几分?
第三重则是关于真实性的质疑:
这些成就是真正的实力体现还是精心策划的噱头?
尽管何烈胜坚称所有履历都真实无误,但外界对其学历和成就的“含金量”始终存有疑虑。
诸如“最小年龄飞行员”之类的头衔,更多依赖的是年龄上噱头,而实力有多厉害。
![]()
这些惊人的头衔,有多少是真正的学术成就,又有多少是为了博取眼球、便于宣传的“世界纪录”?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是否喜欢父亲安排的这一切时,何宜德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以前不喜欢,现在喜欢了。
3岁以前很多都是爸爸替他选择的,但3岁以后,比如学帆船、登山、开飞机、参加机器人比赛都是自己喜欢、自己选择的。”
在没有太多对比和选择的前提下,这究竟是真的喜欢,还是习惯了而已?
一个有趣的参照是,何烈胜后来又育有一女何宜静,在奶奶的坚决反对下,妹妹接受了“随心所欲”的普通教育,似乎过得也不比差。
“神童”的光环既是光环,也是一副沉重的枷锁。
当何宜德的年龄优势随着时间逐渐消失,他将如何在一个正常的成人世界里,仅仅凭借自身的真实能力,而非“年龄奇迹”的光环去竞争和生活?
![]()
这或许是他未来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何宜德的例子,无法用简单的“成功”或“失败”来草率定义。
我们究竟是,想让孩子被精心雕琢成一个履历完美、无可挑剔的“作品”,还是希望陪伴一个内心丰盈、完整快乐的“人”慢慢成长?
剑桥的博士后并非终点,而仅仅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何宜德的人生考验才刚开始,进入社会后,在没有父亲的干涉下,他能否适应社会,独立成长成才,这还是未知数。
![]()
毕竟以后怎么过,还得靠他自己,对此你是怎样看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