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媒《世界报》一篇报道火了,标题直接叫《天才却也残酷——中国是如何变得如此强大的?》。
![]()
看到这个标题我还挺好奇,欧洲媒体居然会用“天才”形容中国,点进去一看才发现,字里行间全是复杂的情绪,有承认有不甘,还有点找不准方向的焦虑。
文章里说,中国能主导全球稀土供应,是因为接了西方不愿干的“脏活累活”,还说西方是主动交出技术换低成本。
![]()
本来以为德媒是来客观分析的,后来发现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本质上就是给自己的战略失误找台阶下。
西方主动外包的“算盘”,最终砸了自己的脚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全球电子产品开始普及,稀土的需求一下子涨了起来。
稀土这东西可不简单,电动车、风力发电机、芯片还有战斗机,都离不开它,说是“工业维生素”一点不夸张。
![]()
但稀土提炼这事儿,确实能耗高,早期处理不好还容易污染环境。
西方企业一算账,觉得自己干这不划算,利润会被压缩。
他们当时满脑子都是短期利益,哪里顾得上长远发展。
![]()
于是就想着把这个环节外包出去,找个成本低的地方接手。
中国当时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也看重稀土这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就承接了这个环节。
与此同时,美国的芒廷帕斯矿、澳大利亚的一些稀土矿山,陆续都关闭了。
![]()
西方企业为了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还主动提出“以技术换资源”,通过合资把稀土提炼技术转让给了中方。
他们当时肯定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不用承担污染风险,还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放手,就把整个稀土产业链的主导权慢慢丢了。
![]()
现在想重新捡起来,才发现早就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承接过来之后,并没有只停留在“干活”的层面。
国家层面一直很重视,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搞技术研发,一步步搭建起完整的产业链。
![]()
从最初的简单提炼,到后来的分离提纯,再到相关下游产品的研发,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可能需要上百年的路。
“脏活累活”是话术,中国的硬实力才是关键
德媒把稀土提炼说成“脏活累活”,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话语陷阱。
稀土分离提纯根本不是靠“能忍脏、不怕累”就能做好的,这是实打实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中国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技术积累。
这些年,我们在稀土永磁材料、镓与锗的提纯、石墨深加工这些关键环节,都申请了大量专利,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壁垒。
别人想模仿,没个十几年二十年根本追不上。
![]()
而且现在中国的冶炼技术早就不是当年的水平了。
这些年我们一直大力推动绿色冶炼,投入很多资源研发环保技术,污染问题早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所谓“低环保标准”的说法,不过是西方不愿承认中国进步的借口。
![]()
反观西方,这些年一直享受着中国廉价稀土带来的红利。
我们生产的稀土产品,让他们的电子产品、新能源产业能以更低的成本发展,消费者也能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对中国稀土的依附越来越深,就反过来指责中国“垄断资源”。
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暴露了欧洲精英阶层的认知失调。
![]()
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战略成功,却又放不下意识形态的架子。
一边呼吁德国“向中国学习”,推动“战略性再工业化”,一边又把中国的成功归因于“国家干预”“低环保标准”。
很显然,他们这种心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
重建本土高科技产能哪有那么容易?矿山关闭了,技术流失了,产业链断了,想重新搭建起来,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得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短期利益优先的思维模式,要想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怕是最难的。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崛起,从来都不是偶然。
![]()
这是国家意志和市场规律完美结合的结果,是我们着眼长远、持续投入的必然回报。
我们早就看清了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所以愿意花几十年时间去布局、去积累。
德媒用“天才却残酷”定义中国的崛起,我觉得这本身就带着偏见。
“天才”是他们对中国长期规划和执行力的认可,而所谓的“残酷”,不过是中国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
其实真正的残酷,是世界秩序的规则正在被重塑。
西方曾经靠着自由市场逻辑和全球化分工取得成功,可他们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产业空心化和战略自主的丧失。
现在中国用同样的全球化规则,在产业链上游站稳了脚跟,他们就觉得“不公平”了。
欧洲今天的困境,根本不是因为中国太能干,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在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之间,一次次选择了前者。
![]()
德国媒体能说出“向中国学习”的话,确实算是一种进步,但如果始终放不下“教师爷”的身段,看不清竞争的本质,再多的反思也没用。
未来的全球竞争,拼的就是长远规划和核心技术。
中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垄断什么,我们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而西方如果还停留在抱怨和指责中,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未来只会面临更多的被动。
![]()
说到底,国家发展就像跑马拉松,一时的快慢不算什么,能找准方向、坚持到底才最重要。
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而欧洲接下来该怎么走,恐怕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