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在职场浸润了二十多年的过来人,想要告诉大家一个
“可怕”的事情,
千万不要惹那些甘愿示弱、低头服软的人,他们的杀伤力极强。
还记得毕业刚参加工作,有个男同事长得其貌不扬,平时不爱说话,别人让他帮忙做什么都答应,
我曾问过他“那些人明摆着欺负你”,你猜他怎么说,他竟然笑了,“没打我、没骂我,怎么能叫欺负,而且,都是顺手的事,帮忙是应该的。”
![]()
当时就觉得他窝囊到家了,我后来辞职了,时隔五六年,意外得知他升上了高管,
且有再升的架势,事业是如日中天,还娶了颇有身世背景的漂亮妻子,生活也是风生水起。
那一刻,我才明白,甘愿示弱、低头服软居然是“高智商”表现,其中深藏为人处世的智慧。
示弱,以退为进的认知博弈
示弱者的“软弱”常是战术性退让,心理学“示弱效应”中社会认同理论指出,示弱能减少心理距离,使他人更认同相似个体。
示弱者通过“甘愿示弱”的姿态,传递出“我没有威胁”的信号,并获得他人的好感。
其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则指出强大个体示弱,会引发他人重新评估,提升对其正面评价,
简单来讲,示弱者不得罪人,长期表现此状态,还可能激发他人的保护欲。
![]()
就像那位男同事,他在竞选新职位的时候,反对者寥寥无几,有的人懊恼“防不胜防”,
有的人认为其好拿捏,有人则略带些愧疚,大家想法各异,结果异常统一,全都支持其升职。
职场也好,社会也罢,人与人交往都是一场认知博弈,示弱者取胜的概率往往最大。
低头服软,厚积薄发的智慧蛰伏
《运命论》有一句名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意思是说丛林里一棵长势最旺盛的大树,大风刮过肯定先吹断它,而一个人的德行比他人优秀,大家一定会诽谤他。
因此,从进化心理学来看,“低头服软”是低冲突生存智慧。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过度竞争会消耗大量能量,而示弱者则能够减少被攻击的风险,与此同时积攒能量,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
男同事便是利用此心理学战术,通过选择性暴露弱点来掩盖真实能力,大多数人都很难相信,一个老实窝囊的人,居然能一跃飞上枝头,
![]()
所以,大家明争暗斗时,浑然没发现日益强大的他,这招“扮猪吃老虎”的策略,让他打败公司百来人,成功爬上了高处。
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鲜活例子,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成一代王者,韩信忍辱钻跨,他日则成为西汉开国名将。
从中不难看出,示弱者其实是强者,我们千万不要惹他们,当然,并不是离得远远的,而是要学会与他们相处。
与示弱者相处的策略
我们与示弱者若能和谐相处,巧妙利用其优势,可转化为我们的资源,
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学会“建立互惠机制”,通过将博弈转为相助来达到目的。
他示弱,我们不妨也示弱,同为弱者,同情就不存在了,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也就不存在“弱”了,
正所谓“魔法才能打败魔法”,水不怕坚硬的东西,却怕无形或同性质之物,所以,我们要悄无声息与之打成一片。
这样我们与示弱者就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此时,我们可进一步挖掘彼此的契合点,
真诚的袒露一些不影响自身利益的事情,激发示弱者的同理心,从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
在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后,我们能发现示弱者隐藏的优势与弱点,示弱者很容易变成真的弱者,与他们是合作,还是竞争,我们都不会吃大亏。
另外,要提升自我心理韧性,避免被示弱者操控,平时多做情绪隔离训练,
通过静心冥想,练习增强对他人情绪的抵抗力,防止因共情过度而陷入被动。
老话常告诫众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
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太善良,否则,我们就很可能掉入示弱者的“陷阱”。
![]()
一些示弱者通过“装可怜”博取他人同情,从中获取其想要的信息,我们一旦哪句话被其利用,或者某个行为被其过度解读,
最后,我们不知不觉就败了,甚至会发生很严重的后果。
心理学有一个管理情绪的办法,叫ABC情绪疗法,A是 Antecedents诱发事件,B是Belief信念,C是Consequence情绪行为后果,
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认知看法,当改变事件的不合理认知,进而改善其情绪和行为问题。
发现某人示弱,不要盲目认为对方真的不行,管理好自己想帮忙的行为,控制好自己的同情心,为人处世要时刻保持清醒与理智。
我们不得不承认,示弱者确实很厉害,他们如此能隐忍,又能积攒那么多的能量,
所以,我们不要招惹他们,如若不得不相处,那就“以水治水”,他日成为盟友最好,反之,成为敌人,我们也不怕。
-The End - 作者-刘森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