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的无人机领域再传重磅消息——有网友拍摄到攻击-11隐身无人机在试飞时放下了内置着舰尾钩的画面。这一细节标志着,中国首款隐身无人攻击机的舰载化进程,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知道,尾钩是舰载机的“标志性”装备,意味着这款曾经代号“利剑”的无人机,未来将能登上“福建舰”乃至搭载电磁弹射器的076两栖攻击舰。也就是说,中国海军正在把“无人机航母”的概念,从纸面推演变成现实装备,而这一步,连美国都还没做到。
![]()
先说说攻击 - 11 本身是个啥来头,这可不是普通的无人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服役的无尾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攻击机,早在 2019 年国庆阅兵就亮过相,后来还去珠海航展、巴黎航展逛了一圈,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主儿。这家伙长得跟美国 B-2 轰炸机有点像,没有垂尾也没有鸭翼,整个机身溜光水滑,就是为了减少雷达反射,让敌人的雷达看不见。
![]()
数据上也不含糊,机长超 10 米,翼展 14 米,最大起飞重量能到 10 吨,跟一架小型战斗机差不多了,航程超 4000 公里,作战半径更是有 1500 公里,也就是说从福建舰上起飞,能覆盖很大一片海域。更关键的是它的弹仓,两侧各一个内置隐身弹仓,能装 8 枚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要是换别的弹药,对地对海打击都没问题,甚至还能挂空空导弹打空战。
![]()
再说说那个不起眼的尾钩,这玩意儿看着简单,实则是个技术活。舰载机着舰可不是闹着玩的,航母在海上晃来晃去,飞行甲板就那么大点地方,飞机得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冲上去,全靠尾钩精准勾住甲板上的阻拦索,硬生生把自己拽停。这一下的冲击力大得吓人,尾钩不仅得够结实,还得有精准的角度和强度,不然要么勾不住掉海里,要么直接把机身扯散架。攻击 - 11 能装尾钩,说明它的机身结构、强度设计全达标了,而且飞控系统能精准控制尾钩的收放和挂钩时机,这可不是随便加个零件就能搞定的。
![]()
有了尾钩,攻击 - 11 就能上舰了,而且不是普通的舰,是福建舰和 076 两栖攻击舰这种 “未来战舰”。福建舰大家都熟,咱们的电磁弹射航母,前不久刚完成了歼 - 15T、歼 - 35 这些舰载机的弹射测试。它的电磁弹射器可是个宝贝,推力能精准调控,从几十公斤的无人机到几十吨的战斗机都能弹,而且弹射间隔短,可靠性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还强。攻击 - 11 这 10 吨的体重,在电磁弹射器面前就是 “小菜一碟”,能满油满弹起飞,发挥最大战力。
![]()
更让人惊喜的是 076 两栖攻击舰,最近刚传出完成电磁弹射 “小车测试” 的消息,从下水到测试才用了 10 个月,比福建舰进度还快。这船排水量 4 万吨,装了电磁弹射器,虽然是两栖攻击舰,却能当 “无人机航母” 用。军事专家都说,076 最适合搭配攻击 - 11 和歼 - 35,歼 - 35 负责制空,攻击 - 11 负责前出侦察、电子干扰、饱和打击,俩配合起来,打击半径能到 1500 公里以上,战斗力比不少国家的常规航母都强。以前大家只在纸上聊 “无人机航母”,现在有了能上舰的攻击 - 11 和能弹射的 076,这概念直接落地了。
![]()
这时候就得说说美国了,按理说他们在航母和无人机领域都是老大哥,可偏偏在舰载隐身无人攻击机上掉了链子。早年间美国搞过 X-47B 无人机,跟攻击 - 11 一样是飞翼隐身布局,也在航母上试过起降,看着挺唬人。可折腾了几年,2017 年突然就停了,经费全砍了,转而搞起了 MQ-25 “黄貂鱼” 无人加油机。为啥呢?一方面是钱不够,X-47B 技术没吃透,还得砸大钱,当时美军要换 F-35,预算紧张只能砍项目;另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无人机自主作战能力跟不上,高强度海战里没法灵活应对。最后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搞加油机,给自家舰载机延长航程,从 “主攻手” 降格成了 “服务员”。
![]()
现在美国航母上的无人机,要么是搞侦察的,要么是加油的,根本没有能像攻击 - 11 这样能隐身突防、精确打击的舰载无人攻击机。他们不是不想搞,是搞不下去了,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了。而咱们呢,攻击 - 11 不仅早就服役了,现在还搞定了舰载化,一步到位把美国没走完的路给走通了。
![]()
更关键的是,攻击 - 11 上舰不是孤立的,是咱们海军作战体系的一步大棋。早就有消息说,歼 - 20S 和攻击 - 11 在西北搞过编队训练,歼 - 20S 当 “指挥机”,控制攻击 - 11 前出作战,这种 “有人 - 无人协同” 模式,美国在 XQ-58A 上还没实现作战部署,咱们已经在实战区域测试了。等攻击 - 11 上了福建舰和 076,这种协同就能搬到海上,航母战斗群里既有有人机坐镇,又有无人机冲锋,风险小、效率高,完全是新的海战玩法。
![]()
可能有人会说,土耳其、伊朗不也搞了 “无人机航母” 吗?但那些跟咱们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土耳其的 “阿纳多卢” 号是改装的,本来想装 F-35B,被美国制裁了才被迫用无人机,用的还是滑跃起飞,没法跟电磁弹射比;伊朗的更是用集装箱船改的,技术含量差远了。他们的无人机航母只是 “凑合用”,而咱们的是原生设计,有电磁弹射、隐身无人机、有人 - 无人协同这套完整体系支撑,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
从攻击 - 11 亮相高原部署,到现在曝光尾钩准备上舰,能看出来咱们的无人机发展不是瞎折腾,是一步一个脚印。先搞出世界首款隐身无人攻击机,再解决高原部署问题,现在又突破舰载化,每一步都踩在点上。这背后是咱们航空工业的积累,隐身技术、飞控系统、发动机技术都跟上了,还有电磁弹射这种 “黑科技” 打底,才能把别人想都不敢想的 “无人机航母” 变成现实。
![]()
反观美国,现在只能靠 MQ-25 加油机撑场面,嘴上喊着无人化,实际上却在关键领域掉了队。这也不是偶然,这些年美国军工项目经常超支延期,技术路线来回变,而咱们目标明确,稳扎稳打,慢慢就实现了赶超。
![]()
所以说,攻击 - 11 的尾钩一露出来,可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这标志着中国无人机已经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单件装备变成体系力量,真正走到了世界前列。以前总说美国军事技术多厉害,可在舰载隐身无人攻击机这事儿上,他们是真没做到,而咱们做到了。未来等攻击 - 11 真正登上福建舰和 076,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又会是一个大飞跃,到时候全球海战的规则,恐怕都得跟着变一变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